第12部分(第2/4 页)
,精兵会之。”子木从焉。由基自言熟谙诱敌之事,请随子疆同往。子木知其心意已决,执手相语:“将军千万保重!”
由基出阵搦战,大骂叛国贼子。狐庸笑曰:“将军耄耋昏聩,恐神箭老矣!今日若能射我,方显本事。”乃引车而退,疾如追风赶月。由基怒而逐之,赶彀多时,却总在射程之外。
忽闻轰声辘辘,四面铁叶车围聚,其上俱是江南射手。由基处垓中,为铁壁所困,成众矢之的,满天蝗矢扑来,盖平身所发之箭,悉数还聚其身,尸为箭矢簇拥,竟僵立不倒。共王尝言必伏艺死,斯是为验矣!
由基精魄灌注彤弓,飞光流彩,凌空绝尘,吴人触之辄伤。时有神龙天降,衔彤弓,乘云驭风而去。
子疆见养叔身死,遂领兵诈逃。狐庸疑有伏兵不追。夷昧冒进,倾城逐之,至栖山谷底,子疆回战,伏兵骤起,杀得吴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师败走,撤归本国,子木遂灭舒鸠为县。
令尹闻由基身死,凄然酹酒。子疆慰曰:“养叔轻兵妄进,属下劝阻不听,实为咎由自取!”子木怫然变色,唾曰:“若非养叔身死,吴人焉肯又坠败兵之计?岂有尔等今日之功?将军舍生取义,感天泣神,愚夫何知!”子疆大惭而退。康王得报,虽胜犹悲,东望哭丧,遣人搜觅其尸,状若猬毛,糜烂不堪目睹,乃以香蜡补缀,重殓厚葬。
国人亦怜养叔,为立神祀,凡有习射之徒,必先祷告箭神。楚人善射,盖养叔之遗风余烈矣!
引据: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弓拨矢鉤,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吕錡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中项,伏彛�R砸皇父裁��
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三年春,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子重归,既饮至,三日,吴人伐楚,取驾。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
《春秋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 ‘共’。”大夫从之。
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从之。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党。君子以吴为不吊。《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吴人为楚舟师之役故,召舒鸠人,舒鸠人叛楚。楚子师于荒浦,使沈尹寿与师祁犁让之。舒鸠子敬逆二子,而告无之,且请受盟。二子覆命,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请受盟,而又伐之,伐无罪也。姑归息民,以待其卒。卒而不贰,吾又何求?若犹叛我,无辞有庸。”乃还。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白话文)
再说叛臣屈巫带着夏姬逃到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