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你呀!”爱由莎回过头来,“咦?你的眼睛怎么变成血红色的了?”
血红色的眼睛,想来,所有的怪物唯一的共同特点,就是那血红的眼睛呢。
“没什么。”
爱由莎沉默了。
我一气点了两只烟,一口就抽完了。
世界要变的怎么样,我已经无所谓了。
浅浅的天空下,
我能感觉到浪潮,
会淹没我么?我不知道,
你会想念海岸边咸味的和风么?
还有我?
不想你现在离开,
因为我最害怕孤独。
本书由www炫87book书com网提供下载
第三十五章 【作文】
更新时间:2010…8…2 16:07:08 字数:3332
有句名言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为什么我一直珍惜的,却不断的离我而去呢?
亲情,爱情,然后是友情么?将来还会是什么?
不知道……
坐在电脑桌前的我,同样不知道。
我揉了揉眼睛,点了支烟,翻弄着以前的作文本。
有一篇叫《社会化》: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yu望,使人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但“自我”并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它不仅为“本我”服务,而且必须依靠“本我”提供的能量来活动。“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得道德限制,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不仅是“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满足,他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人的社会化是与其说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倒不如说是“自我”和“超我”的完善。刚刚出生的婴儿,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换句话说,是赤裸裸的“本我”。他直接向社会表达他的生存需求,比如他饿了,他会哭(我想他如果能说话,他就会直白地说:“我要吃东西”)。
但是在现实中,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得到的,必须要学会生存技能,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这也是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举个例子,一个人训练一只狗,让它翻跟头。每做一次,主人便会奖励些吃的。久而久之,小狗一见到主人,便会翻跟头讨好他,尽管它并不喜欢这么做,但是为了生存,或者说为了生活得更好,它就得这样。
人也是如此,为了满足他的“本我”,他不得不运用“自我”,“超我”,对自己加以限制,以获得更大的,更长远的利益。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一目标而服务的。
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社会行为规范。既然是人,必须符合人的社会行为规范,这样你的社会才会接纳你。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通常人的社会化是这样完成的: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一定的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大多是子承父业,因此职业训练大多在家庭中进行。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
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