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页)
那么多白吃白喝的王公贵族,谁受得了?就是纯夏人地方,也不见得肯老老实实欢迎他们罢?若不是文德的功劳,光平定蜀州本地反抗力量就够朝廷忙乎了。”子释这种不拿皇帝朝廷当回事的调侃语调,几个人早已听惯。
子周边想边说:“如此看来,不是文德本身的问题,是做法的问题——”
子释颔首:“孺子可教也。你倒说说,做法有什么问题?”
“先不说西戎,只看蜀州各族的文德教化何以有此成效……”子周背着手踱步,表情严肃,俨然端方夫子。
这边三人看着他,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被笑的那个却不为所动,一板一眼往下讲:“当年睿文帝不惜巨大代价,在蜀州修道路,传医术,广设学堂,又允诺各族同应科举,乃是蜀州夷族文德之始。之后几代皇帝承袭此策,持续百余年,各族陆续有人入朝为官。到如今,他们与夏族已是水□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难分彼此……”
这些事,子释子归自然清楚,长生却越听越是心惊。原来,所谓文德教化,归根结底,是把敌人和外人统统变成自己人——这样的治国方式,如此雄才大略,自己从前可闻所未闻。一走神,把子周后头的话漏掉了,只听到子释在做点评。
“昔年蜀州,今日西戎,能比出这么多不同,也算全面深刻。不过,你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长生和子周子归一齐转过脸,等他往下说。
子释仰首望天。三人看不见他表情,等了好一会儿,才听他慢悠悠道:“你忘了,在那之前,元武帝伍德年间,平武帝隆庆年间,曾经两次大肆屠杀蜀州夷族首领,也杀了不少各族百姓——要不然,文德哪有那么好推行?古人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讲……当日蜀州各族,何尝不是如你我一般,平白飞来兵刀之祸?“始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谓“不得已”,也就圣人一句话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