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子释斜眼瞅他:“我一瞧,这小子虽然半死不活,身板儿倒好,救活了是壮劳力一名,救不活还能当一个月口粮,怎的也不亏……”
长生笑骂:“李子释,你积点口德行不行?”
不一会儿那头领过来再次道谢,他们着急赶路,要动身了。
等人走远了,长生忽道:“这伙人不简单,里头好几个会功夫的。”
子释沉吟:“有老有小,还带着弱女子,能顺利过江,突破沿岸封锁,定然不是等闲之辈。你说他们好几个会功夫,宁可饿肚子,不偷不抢,倒像是侠义中人。”
长生嗤一声:“侠义又不能当饭吃。都要饿死了,还怎么侠义?”
“岂止不能当饭吃,还得舍己为人呢。侠义二字,哪那么容易做到。”子释叹道。
“大哥……”子归觉得歉疚,然而自己和子周又没有做错什么。心中难受,差点哭出来。
子释把她揽过来温声安慰:“子归很好。大哥明白,大哥什么都明白。”
“可是……”双胞胎心意相通,两个人四只眼睛互相望望,觉得此事实在万分为难:见人遭难不伸手,大违本性,也违背自幼所受教诲;忍不住伸了手,自己等人处境必定更加艰难,还给哥哥们增加困扰。
看着面前两张纯真无邪的脸,子释叹息。世道如此残酷,两个孩子的正直善良更加可贵。也罢,乱世偷生,命如危卵,何必非要为了苟延残喘而扭曲本性?只要他们肯坚持,自己能护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
于是拍拍他俩的手,道:“还有得送,想送就送吧。等没得送了,自己还要饿肚子呢,也就只能忍心看着。”
听了大哥这话,子归抬起头:“我们是不是快没钱了?”
子释看一眼长生:“眼下这个季节,只要有你们长生哥哥在,没钱也不怕。”
听他这样拐着弯儿肯定自己,长生心中大乐。忍了几忍没忍住,背过去窃笑。
“现在楚州南边腹地勉强太平,有钱还能买着东西。问题是……如果难民持续增加,照这么下去,不等西戎兵打来,没准就会出乱子。到时候,有钱都未必管用……如今已经入秋,天凉以后,日子会更不好过,只怕很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
两个孩子不曾想那么远,听大哥一说,都愣住了。
长生突然插话:“不怕。我们在冬天来之前找个偏僻地方躲起来,等开春了再上路。”转头冲子释道,“你想想哪儿合适,计划计划。”心道南边的冬天比起大漠,气候暖和得多,时间也短,应该不至于太难熬。
“再说吧……”反正离冬天还远,暂时不必操心。
其时“秋老虎”正盛,重回暑热,阳光比六月更毒。这个话题告一段落,日头还没下去,干脆继续之前的功课。
“大哥,圣人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我锦夏文德何其昌盛,四方蛮夷尽皆臣服。当初西戎各部因与西域诸国冲突,求庇于锦夏,正是因我文德而来。朝廷特许其内迁,在冷月关外乌干道一带定居,执臣属之礼,时有赏赐。亦如圣人所言:“既来之,则安之”。可是,如今西戎狼子野心,兴兵犯我,凶狠残暴,令人发指……国家破亡在即,文德又有何用?”
长生躺在草地上,听子周侃侃而谈。在夏人当中混了几个月,那些咒骂西戎的言辞都听得烂熟。他不觉得父兄的行为有什么过错,所以谈不上内疚惭愧。也不觉得夏人的反应有什么不对,因此犯不着生气恼怒。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反正骂几句,不痛不痒。倒是李子释看待分析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常常引起他的注意。
此刻,长生听了子周一席话,暗忖:这孩子被他大哥□得变化很大呢。上来就拿时事说话,不再像从前动不动言及上古三代。而且开始怀疑圣人言论了,词锋日见犀利,大概也忘了圣人教导要如何温柔敦厚……
人都容易看到别人的变化,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的变化。长生在这儿为李子周感叹,忘了替他自己也感叹一把。
“文德有没有用,我给你一个现成的例子。”子释说得不紧不慢,不急不徐,“朝廷退入蜀州已有两年多,没听说有什么变故,应该甚是安稳。蜀州计有巴、羌、僚、苗等夷族不下十余个,一半地方都是他们的……”
听到这里,子归道:“我明白了。大哥是说,如果没有当初的文德教化,让蜀州各族都彻底拥护朝廷,现在朝廷不可能这么顺利在那里安顿下来。”
“可不是。从皇室到百官,还有家眷侍卫,”子释笑,“一下子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