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通工具,只能步行。爷爷和一个同窗好友相约同行。走在路上,见到有人迎面慌张跑过来,上前一问,来人告诉说,前面在杀革命党人。爷爷和好友连忙找了一顶破草帽戴上,然后胆战心惊地向前走。走到跟前,才知道是强盗抢东西,并且强盗已离去。爷爷和好友这才放心了,继续向前赶路。
回到家里,爷爷被他的父亲大骂了一顿。要知道在当时,读书人是宁可断头,不可断发。爷爷在家里待不下去,只好愤怒出走,回到学校。不少同学也被家里撵出,回到学校。大家等了几天,没有动静,学校又上课了。但内容有所改变,除了八股文,也有一点新的东西。又过了一些时候,到处开始抓革命党人,同学们又开始留起头发,人心惶惶,不时从外地传来杀革命党人的消息。
好在时间不长,新的学监来了。他是一个革命党人,他告诉学生们要办英法专修班,准备选派学生去留洋。当时保守派力量还相当强大。大部分的家庭都反对孩子们去留远洋。一怕孩子们出去不回来;二怕孩子们独自出去,生病在外,无依无靠,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处处难”;三怕孩子们学了些洋学,回来后不认祖宗,不认爹娘,无法管教。但爷爷和几个好友听了新学监关于科学救国的理论,都偷偷报了英法专修班。。 最好的txt下载网
爷爷回来了(8)
爷爷上的是法文班,当时学习英法文没有什么方法,只不过是用学习古文的方法,给学生们一大堆的书,一篇一篇地背诵。过了一年,大家都能背下几本法国名著。这种学外文的方法,其实是一种好办法。所以当爷爷在法国做毕业论文时,写出的毕业论文文笔优美,语法严谨,受到法国老师的称赞,问他是哪一个法国人帮忙改的。当爷爷说是他自己写的时,老师惊奇地说,连法国人也写不出这么好的法文文章。
不久传来了消息,说国民政府决定送一批学生去欧洲留学,但要通过考试,同学们高兴极了。那时科举制度已经取消,考去欧洲留学就像考科举一样,吸引着读书人。有一个同学大发议论说:“十年寒窗,就盼今日,光宗耀祖,报效中华”,并立志不考上不睡觉,把床板立起来靠在墙上。还有人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把自己留起的头发梳成辫子悬在梁上……
夜深了,同学们各自摇头晃脑大声朗读着法文,有时简直分辨不出他们是念法文,还是念中文。爷爷形容当时的情景说,他左边的同学念“板当,板当……”(法文“在……时候”),他右边的同学就念“伊里呀,伊里呀……”(法文“在……地方”)。这样的读声像催眠曲,几乎把人催得入睡。琅琅读书声在夜空中荡漾,在远处听起来就像大家在读:“板凳压!板凳压……”这是辛亥革命后的新一代的读书人。
1912年初,云南正式举行出国考试。出国考试是相当严格的,除了云南的总学监,两广总督也亲自出马来督考。学生们通过了周考,接着又通过了月考、学期考、年考、毕业考,一下子考了半个月,都被弄得疲惫不堪,许多人被连续性的考试弄得面黄肌瘦,风一吹就倒。
这时听说云南总学监还要来检查身体,同学们各显神通,从家里弄来各种中药的补品来吃。爷爷同屋的同学弄来了一包土人参,大家就用爷爷的铜盆煮来吃。早上同学们也纷纷起来锻炼身体,好在总学监没有时间马上来。又等了半个月,等总学监来检查身体时,大家已经恢复了健康,于是通过了体检。
就这样,爷爷通过了层层的关卡。在应考的几百名学生中,他考了第三名,终于取得了去比利时留学的资格。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到欧洲去的长途旅行
那时,从家乡到法国,真不容易,要历经千辛万苦。先要走路到县城,然后乘小火车去开远县,从开远乘大火车去越南海防,从越南海防乘船到马赛,再从马赛乘火车,并经过几次转车才能到比利时。从云南的老家到比利时要半年的时间。难怪家里人都为爷爷他们担忧。
有人劝高祖母不让爷爷出行,爷爷写诗说:
祖母爱孙爱不溺,出言明达警姻戚。
乘风破浪是前程,起舞正期效祖逖。
爷爷离家时,全家人都哭了,仿佛他一去不复返。而他也有离别之感,就像古文中写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景一样。爷爷后来和我讲起当年的情景,笑着说:“离家时,家人就像我要去刑场一样,哭着不让我走。”奶奶擦着眼泪说:“你老爹这一去八年才回来。”
云南的小火车非常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