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亲情责任感体现在你身上最为强烈。你与其他同学不同,你不是独生子女。你居然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你不打算考研了,除了是为父母着想,也还为的是早日参加工作,以有能力供妹妹上学。毫无疑问,你还有一个愿望,早日用自己的工资为家里盖起一间像样的房子!关于你的家乡及你的家,有同学已去过了,我们也从你一切的写作之中了解了。我想,我们应感激你通过你的写作,使我们了解了发展中的中国的另一部分现实。它在减少,但还令人遗憾不安地存在着。了解此点,对每一个中国人尤其大学生很重要!因为,你们中如果谁以后有了为社会多做福利贡献的能力,那也许将是和这一种大学时期的了解有关的。在今天,不是所有的大学学子都肯于将自己穷困的家境写出来给人看。原因不言自明。而你有勇气写出来,而你写的满纸真情。故,老师对你的特别关注,未尝不包含着敬意。我想,我们大家都会这样相信——倘我们的俞德术稍有能力,他是不会拒绝为穷困着的家乡做一份贡献的。倘他以后居然成为富人,他是一定会为家乡盖起小学和中学的。你对自己亲人的责任感,使包含老师在内的我们大家对亲人的责任感,在以后的某一天可能升华为一种更大内涵的责任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致学子“信评”(10)
下边就该谈到你的《父亲》了。
《上海文学》的编辑来信认为,不像小说,像散文。而作为散文,又太长。
这位编辑是我的朋友。她说的对不对呢?有不见得全对的一面。因为当年我的《父亲》也差不多是类似的写法,发表后获了全国短篇小说奖。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被视为短小说经典的。不以所谓故事来构成,以写人物为初衷,这样的小说,古今中外原本很多。
但我这位编辑朋友的话,又有很对的一面。那就是,作为一份刊物,都是分了栏目的。既有小说栏目,也有散文栏目。两个栏目每期并存,对所发作品,自然便会有文本特点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求发在小说栏目的作品,其小说特征应是鲜明的。而以这一点来看《父亲》,它的小说特征,就不如《少年与邮差》、《午夜》和《天意》鲜明。我在谈到《午夜》时,为什么用了“正宗”二字来评说呢?因为它小说之文体特征鲜明。还有你的《少年与邮差》,还有同江的《天意》,它们之小说文本特征鲜明于何处呢?那就是——不但有情节,而且情节有转折。有转折就有起伏。恕我省略宕荡二字。其实《午夜》是有宕荡的。小说中人物之一驾车撞人了,于是倾家荡产,这是情节;他的朋友在午夜重蹈覆辙,这是同样情节陡然转折到了另一个人物身上;作为朋友的人物劝其干脆将伤者轧死,后者起初怕受天谴,但终于那么干了,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起伏之,宕荡之;又有了后来轧死的是自己妻子的情节,以及最后杀了自己朋友再自杀留下一桩谜团重重的疑案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同江的《天意》,也有这一特征。《父亲》,考大学这一件事,构成情节。第一年落榜,是谓转折;第二年迟迟未收到通知,是谓对转折的进一步铺垫。然而,铺垫向哪里了呢?如果铺垫出了另一新的情节,那么将有宕荡出现。但没有,一接到入学通知,小说全部起伏的因素,宣告平息。于是只剩下了一家人以及读者对外出的弟弟的思念,结尾弟弟也回来了……
你写的更是生活。
但作为小说而言,接到大学通知书了,一直到入了大学,到写这一篇小说时为止,弟弟仍杳无音讯,索兴以悬念结尾,或便像小说了。小说应“高于生活”这一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小说为了保持住其文本的特征,当对生活进行“改造”。“改造”得如何,即创作性也。
我曾讲过,小说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这是它不同于散文的方面。
但我仍认为,《父亲》写得很好。
普遍而言,同学们对小说的文本特点还都不太善于驾驭。
这没什么。我以为。谁都不要因而妄自菲薄。大家进步都很快。若提笔想写时,掂量来掂量去,素材不足以构成小说的话,不必非写小说。
我给你们讲小说,其实主要是培养你们另一种思维方法。而你们不必拿小说难为自己。
你的第二篇作品,应交我看看。
你的那一篇《我的初恋情敌是我的弟弟》,我当时曾在课堂上说,没什么值得改的价值。现在想来,武断了。其实也可以改,而且能改好。
它的基本内容无非如此:少年暗恋上了村里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少女。这是人间常态,许多人都有此情愫经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