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页)
学习成绩的差别还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是老师与家长评判的差别。
孩子成绩好的就可能受到表扬,成绩不理想的就可能受到批评。
孩子今天成绩好,家长高兴,明天有点落后,家长要数落。
家长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你就没有谁家的孩子学习好,你的考分就没有谁家的孩子高。
家长和老师的评判都出现了。
而这样的评判在孩子学龄前不可能出现。
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对孩子实施教育。
虽然总的原则是一样的,还要用微笑、欣赏、夸奖、鼓励、暗示、描述来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同时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观念。但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学习水平的差异,肯定在实施家教时带来具体的针对性。
希望家长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12。4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
一定要理解,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每天都要出成绩,每天都在接受评判,不是考试就是作业,包括课堂上的提问,老师的评比。要充分理解孩子在比赛场上的这种心理。
运动员在赛场上对成绩多敏感哪!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赛场上。
幼儿时期没有这个压力,婴儿时期更没有这个压力,一迈进学校就有这个压力。
这时候,一定不要错误地对待孩子,一定不要因为家长的某种错误言语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定要特别理解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面对老师、同学和家长时的心理。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训斥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孩子今天考完试,在班里排了倒数第几名,请想一想,孩子在班里、在同学中、在老师面前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当他往家里走时,远远感觉着家长的那张面孔,预想到那个批评,他是一种什么心理?
正确的批评态度与方法
如果孩子学习落后了,退步了,你也夸奖,当然是不应该的。不能对孩子说,你退步得真好。
可是用什么样的批评、什么样的指导、什么样的态度才正确呢?要探索。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可能因为家里有了变故,也可能因为上学的路上怕别的孩子欺负,也可能因为新来的老师比较严厉,孩子不大适应。总会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
不批评不合适。
但不了解原因,就可能错误地批评,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适度地批评,过于严厉地批评,都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对待孩子最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孩子现在的学习在班里是什么水平,都要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
进步可以有多种比较,可以横向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落后于某些同学,或者超过某些同学。
也可以竖向比较,孩子过去是一个成绩,今天超过了这个成绩,相对于他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对这个进步要充分肯定。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