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受罚的学生为何要做这无谓的顽抗呢?因为他的膝下并非是柔软的泥地,而是一小堆玻璃瓦杂。这堆玻璃瓦杂是靳先生专门搜集来的,供体罚学生之用。
三余当地,到处都是柔软的田地,玻璃瓦片之类的东西十分罕见。搜集这些东西颇花了靳先生一番力气。惩罚完学生,靳先生便将这堆稀罕之物用一只撮箕小心地撮起,以待下回之用。向毛主席请罪的学生需要卷起裤管,暴露出膝盖。如果穿着棉裤,卷裤子不方便,就干脆把裤子脱掉。就这么*着白花花的下身,在毛主席像前跪倒,站起来时双腿无不血乎淋落的。
靳先生惩罚的学生都是体格瘦小、不能干活的。那些人高马大能干农活的,不仅当了班干部,而且有执法的权力。执法的尺度,当然得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不能乱来。像迟到早退这样的小错,不过是用鼻子擦擦黑板,或者跳一曲敬爱的毛主席。向毛主席请罪是大刑,用于犯了大错的学生。比如一个学生因完不成捡粪的任务,偷偷地在粪兜里埋了两块土坯,过秤时被班长检查出来,只得向毛主席请罪了。 。 想看书来
小学(4)
小陶的心里不禁打鼓。他体格瘦小,在两个年级中年龄也最小,而且不会干农活,捡粪也完不成任务。可靳先生从来没有惩罚过他。靳先生对小陶的态度有些敬而远之,就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后者不免感到有些失落。他怕靳先生一旦翻脸,数罪并罚,那时,哭都来不及了。小陶对靳先生始终心存敬畏,又想和他亲近,又有些害怕,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再说小陶每天上学,要横穿三余一队,临近学校时,有一户人家,园子里种了两百多棵树,这些树都很高大。这是大队民兵营长的家。老陶家的园子建成以前,他家的园子在三余是最著名的。民兵营长家养了两条狗,也很著名。一条是黑狗,一条毛色棕黄,在眼睛的上方有两块黑斑。三余人称这样的狗叫四眼狗,据说四眼狗凶猛异常。小陶每天上学都要约四五个同学,从来不敢单独从民兵营长家的园子前面过。快到民兵营长家时,孩子们便开始轻手蹑脚,四眼狗及那条黑狗一旦出现马上撒腿便跑。两条狗一面狂吠,一面紧追不舍,跑过两个桥口后它们才不再追了。这时孩子们站下来,示威性地向狗扔几块土块泥巴。
小陶很害怕民兵营长家的狗,在他看来,它们简直就是山林中的猛兽。所谓的山,不过是高出平原的河堤,林,就是民兵营长家种了两百多棵树的园子了。
老陶教育小陶要勇敢。他亲自从地里挖了几块沙礓,装进小陶的衣服口袋,对他说:“狗来的时候,就用沙礓砸它们。”老陶告诉小陶,千万不要跑,越跑狗越追。要站下来,面对着狗,最好向下一蹲,这样狗就以为你在捡东西砸它了。
老陶让小陶动动脑筋,他问小陶:“你见民兵营长家的狗咬过谁吗?”
小陶说:“没有。”
继而老陶分析道:“民兵营长家的狗再凶,也是一条草狗。草狗一般是不咬人的,顶多会撵撵鸡鸭。会咬人的狗是高大的狼犬,三余没有这样的品种。”
老陶又说,民兵营长家的园子也不是什么森林,再过一些年,自己家园子里的树就会长得比他们家的还要高大了。
经过老陶的这番鼓励,小陶终于有了勇气,敢于一个人去上学了。
老陶告诉小陶,对靳先生也一样,要动脑筋,找出他外强中干的一面。
小陶加强观察,不久果然有所发现。靳先生虽然会做游戏、经常体罚学生,但上课时常常会念白字。比如把如火如荼的荼念成了茶,把谆谆教导念成了哼哼教导。回家后小陶向老陶汇报,老陶说:“他这是在误人子弟!”
靳先生还说,尼克松是尼赫鲁的儿子,因为他们都姓尼。老陶一家听说后,笑作一团。由于靳先生讲课时漏洞百出,小陶渐渐地就不怎么怕他了。
4
老陶家开始盖新屋时,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新老师是个女的,二十岁不到,也是从南京下放到三余的。不过,她不是下放干部,而是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下来得更早,一年前他们就来了。整个三余大队有十三四个知青,分散在各小队里,小李(也就是新老师)是从四队抽上来。
在来三余小学当老师以前,小陶就见过小李。那时她在大队当通信员,整天提着个尼龙丝网兜,跟在余书记屁股后面转悠。有时她也一个人下到各小队去,仍然提着网兜子,里面装着几本书或学习材料,去生产队送通知,或传达余书记的指示。大约因为和余书记的这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