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页)
希望在哪里?这一直是困扰着他的一个大问题。现在好了,中科院——他心目中的科学圣殿、中国的最高科研机构,设个所专门研究这类问题,里面一定有很多大专家,能有幸参加这样的研究,这不正是自己的向往吗?他是多么急于解决多年心中的困扰啊!穷点苦点怕什么?只图在有生之年,做点有益的工作。
白刚是带着很大希望来这个所的,他想在这里他那些困惑一定会得到答案。同时他也知道自己学疏才浅,多年在劳改队和农村,孤陋寡闻,自己只有很好向人家学习,多向专家请教。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他连科研系统的一些基本常识都不了解,连人所共知的普通术语都弄不清。他越想虚心请教,越是暴露了他的浅薄无知,人们越觉得奇怪,所里怎么来了这么一个人?很快人们又都知道他二十多年一直在农村劳动(人们还不知道他劳改十几年),不少人便看不起他。有些人竟鄙视地说:“没搞过科研,不用说专业了,连一些科研常识都不懂,二十多年在农村劳动纯粹是个老社员,竟也上中科院来,真是怪事。”甚至有人说:“这种人也进中科院,简直有损中科院的声誉,连我们都跟着他丢人。”
不过他们农村经济研究室的几个人对他还好,所里老书记向室主任田诚介绍了白刚的情况,说他有见解,能写,是有名的笔杆子,对农村也熟悉,你们室正缺这样一个人。田诚是个十分宽厚的老同志,白刚在科研人员中资格就够老的了,战争年代在大学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田诚参加工作还比他早了好几年。可是他上大学却比白刚晚了好几年,他是红小鬼,建国后上了二年速成中学便直接上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地委农业部门和研究室工作。
田诚知道白刚以前在省里工作多年,能写,一见面便非常热情地说你来我们非常欢迎,我们正缺写手呢!接着便介绍了室里有两个课题组,一个是研究公社的分配制度由小队向大队过渡,一个是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研究。问他想参加哪个课题组。
白刚一听就失望了,非常反感。公社核算由小队向大队过渡是“穷过渡”,只能是越整越穷,根本行不通。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不是睁着眼睛说梦话吗?初次见面,面对的又是自己的直接领导,白刚没敢把心里想法说出来,只是婉转地说:“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吧?”
“哎?”田诚同志有些惊讶,然后又小声说,“老白同志!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可都是华主席提出来的,列入了国家计划的。在这儿说说不要紧,到外边可不能瞎说呀!外人一听中科院的人和党中央唱反调,那可不好啊!”
白刚虽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是啊!“文革”十年把领袖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现在“文革”刚刚结束,十多年来,大搞各种禁令,对领袖的指示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批斗。现在虽不批斗了,但多年来留下的影响还在,人们还心有余悸,只要是以党的指示领袖的话出现的,别人只能是奉命行事。不听话的往往没好结果,四平八稳,随风倒、看风向,才可以稳坐钓鱼台,所以人们也就不愿意动脑筋,不多去自己思考了。
他理解主任的心情和好意,自己老是不看颜色,不顺从领导,不是吃了大亏了吗?可是要是这样,还要这些高级科研机构干什么?他知道自己说服不了领导,也不能拉别人去冒险,所以便退了一步说:“我新来乍到,就不参加课题组了,我多熟悉下情况再说。”田主任觉得真是个外行,科研人员哪能不参加课题呢!可是外行这话没说出来,只是温和地笑了笑说:“科研人员都必须有课题,不然没有经费,什么事也干不了。”
“我自己搞个课题不行吗?”白刚说什么也不想研究那种课题。田主任虽有些不满,但仍然是耐心地说:“课题可不是谁想搞个什么都行,要经过论证,要经过领导批准,要去争取经费”没等主任说完白刚打断了他:“田诚同志,容我熟悉一下情况,等一段时间再确定课题好不好?没经费,我出去考察路费总可以报销吧?”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荒村38(2)
田诚摸不清他为什么不参加课题,可是看他很有些固执,又是个老同志,便也同意了,便说:“你先了解下情况,路费、出差费可以报,考虑考虑可以,可是不能时间太长啊!”白刚像得了大赦一样,结束了这次谈话,开始了他的考察。
由于在农村改造了二十多年,深刻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苦难,长期压在心中的一个沉重话题就是农民怎么才能摆脱贫困?所以重新工作后便一头扎在农村里,在各地进行考察以寻求这个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