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这里谈李隆基,不是因为杨玉环。
大唐官钱奇缺,民间铸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私铸者最初是士族,以后就是皇族和地方权贵。最终,皇族和地方官员手中的财富太多了。据记载,李隆基在位期间,后族家庭收入甚至已超过了太府寺。
这是李隆基绝对无法忍受的,就算都是皇族,也有亲疏远近。过于有钱会有很多想法,比如,造反……
717年、718年,李隆基两次下诏,私铸当死。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当时的宰相宋璟。有人说,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在政治上什么都需要理由,比如选择宋璟。
管理学认为,即使职位很低,权力却不一定小,比如领导秘书、子女,比如唐朝宦官。这些人靠近皇帝,虽然在皇帝面前必须毕恭毕敬,但举手投足间也可以传递某种信息,即使不说坏话,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皇帝。李隆基之前,没有一个太子顺利即位,宦官和皇子公主的影响不可小觑。
李隆基当然想改变这一切,即使没有士族掣肘,皇权仍然需要绝对权力。然而,毕竟这些人也属于皇族,靠他们整治自己似乎不太可能,都是自己的骨肉至亲,没什么恶行(造反)就办了,也说不过去。靠中下级官僚好像也很难,毕竟敢跟皇子皇孙对着干的人是少数。
李隆基之前,朝廷有很多宰相,尚书省左右朴射、中书令、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总之,宰相很多,最多的时候有16位。
李隆基改变了这一切,创立了相权,以此对抗皇族中的反对势力。
开元年间,李隆基废尚书省左右朴射,仅留门下侍中、中书令,这两个职务也不允许同时在职,实际上仅有一名宰相。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24)
相权集中于一人,才有可能对抗强大的皇族,对抗接近皇帝的宦官,此时宰相才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相权仍旧不能与皇权抗衡,因为相权出自皇权,不过是皇权延伸,不具备挑战皇权的终极实力。
第一个宰相是宋璟,很快他接到了一项任务,收缴私钱。
宋璟在李隆基支持下在淮南一带收缴私钱,这是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对手,更是错误的方式。宋璟想消灭私钱,手段有点狠(捕责甚峻),不但要没收私钱,还追求从肉体上消灭。
这就过分了。
弄到砍头的份上,不至于,在收缴私钱的过程中宋璟得罪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私钱不可能禁绝掉,朝廷铸钱不足,再不让私铸,那才会真的很麻烦。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李隆基不可能得罪所有权贵,那些人是他政令的传达者,市场也不可能真的没有货币。当“以此招怨益多”、当“市井不通”,李隆基本人也开始嘲讽宋璟。
接受缴私钱命令当年,宋璟罢相。
盛世货币辩论赛
粮多钱少,就会落价,如果没有私铸的话。
李隆基统治中期,这个问题严重了。并非私铸搞得物价飞涨,而是私铸也满足不了流通需要,长安粮价已经降到一石粮食15钱。很多人认为,应该放开私铸,当然也有人反对。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货币理论争霸赛开始了。
正方选手:张九龄,职务:宰相(下平章事);
反方选手:刘秩,职务:国子监祭酒。
辩论会主席:李隆基,职务:皇帝。
辩论题目:货币可以私铸吗
李隆基:现在由正方辩友陈词。
张九龄:首先,我方认为应该放开民间私铸货币。原因如下,第一,货币经济总体上优于实物交换,目前国家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因为国家铸币太少。第二,铸币给国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还经常赔本。第三,通货紧缩的结果是谷贱伤农,有损国本。详细情况,请见拙作《泉货论》。
李隆基:现在由反方辩友陈词。
刘秩:对方辩友提出铸币不能给国家带来任何收益,但我方认为铸币权必须归于国家,这不是挣钱赔钱的问题,这是皇帝的权威(人主之权),放弃货币铸造权,就等于让皇帝放弃驾驭民众。对于民间私铸问题,我方辩友认为,要禁止,但尺度不能太严。
辩论结果:张九龄胜,民间可铸钱。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有意义的一次货币理论年会,张九龄从朝廷收入出发立论,在官铸未减重前提下放开民间私铸。中国古代货币此时回到自然演进轨道,树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