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除了你娶我,我还想要甚么呢。
霍九歌暗暗自嘲。
苏偃正想劝她,却听外间传来叩门声。
这么早来……多半是小厮。苏偃见霍九歌点头,才朗声道:“进来。”
外头那人推门,红木门闷声作响,
苏偃抬眸,正好与门外那人相对视,二人具为一惊。
门外赫然站着柳断笛,而苏偃,手中搀着霍九歌,房中尽是暧昧。
柳断笛回了神,略微有些尴尬。仓促间亦也来不及言语,掩上房门离开了。
苏偃本想去追,奈何霍九歌轻拽着他的衣角,眉目凄楚。
衡量片刻,苏偃终是留下。一边喂霍九歌喝水,一边念着柳断笛。
苏偃心中苦笑,昨日还在说着爱慕柳断笛,现在却又与别人纠缠不清。
缠绵良久,最终还是逃不开造化弄人。
三日后,天空放晴了。
治洲又恢复了往日的熙攘喧闹,街巷处均是人声鼎沸。
苏偃一行人即刻启程回京,唯独将柳断笛留了下来。
一是因为柳断笛伤后未愈,不宜奔走劳累;二则是苏偃有意避开他。那日之事被柳断笛撞破之后,苏偃便三番五次地想要解释,奈何柳断笛却躲着他不见,与其这样,不如等二人都冷静以后,再行其他。
有神医宁楀在旁照料,苏偃难得的放心。小四现下神志不清,苏偃担心他与柳断笛又会像上次那般,于是便安排人手一路看护,随自己先行回京。
故此,柳断笛平白在治洲多住了小半个月。
待到伤好归京,已是四月末。
一同前往京城的,还有宁楀与兆文琦。因那刺客所伤的人并非苏偃,而此事亦也有惊无险,皇帝即便不追究,也总是需要一个交代,兆文琦便是那前来禀案之人。
入了凤台关后,便能零零星星地瞧见商家赶马而过,具是形色匆匆。
愈至近处,人便也多起来。
凤台关一带驻守龙穴京城,关口三方均为护城河,故而使得凤台关成为入京的必经之路。
宁楀、兆文琦初次上京,只得同柳断笛回了柳府安身。青衣前来接应,围着柳断笛询问了好半晌,得知他的确无恙后,才安心地去拾掇二位客人的住行。方至申时左右,宫里遣人诏送柳断笛入宫,柳断笛便随着他们走了。
马车沿途颠簸,帷裳翻起一边,依稀能够瞧见街巷蕃昌。
亭楼古树斑驳陆离,与凤台关那“月入江边尽,无月破长空”的景致截然不同。
只是……向往繁华,才是人之常情。
无情何生念啊……
待入了宫,福顺才恭敬地说:“柳大人,陛下在养心殿等您。”
柳断笛微微额首,便向养心殿去了。
来至殿外,行叩拜礼道:“臣柳断笛,应诏前来,叩见吾皇万岁。”
半晌,养心殿内传来公公的声音:“陛下有旨,宣柳尚书觐见。”
随后朱门半敞,柳断笛微俯身子走进去,行至皇帝面前端跪。
皇帝拂了拂手,道:“刘喜,你先退下罢。”
刘公公闻言,俯身道了声“是。”,随后便退出养心殿。
养心殿内只剩皇帝与柳断笛二人,皇帝正襟坐在高位之上,俯视着柳断笛。柳断笛亦也从容地跪在案下,听候发落。
皇帝不言语,柳断笛便一直不声不响地跪着。直到头目眩晕,脸色苍白。
静。大殿之中唯有渗人的静。
如今已然立夏,柳断笛却觉有一股寒意,逐渐弥散全身。皇帝面前,即便是痛苦再甚,也从无叫苦之时。
半晌,皇帝终于发问:“柳爱卿可曾听说过宋弼斩将?”
柳断笛凝神,恭敬答道:“臣有耳闻。”
宋弼,乃是南朝如顺帝亲信之臣。如顺帝一生秉公正直,深得民心,历代君主均视其之楷模。然而,如顺帝成事之道,多半缘故为“亲贤远佞”。如顺帝驾崩前,曾嘱咐太子定要守下这片社稷江山,并授命宋弼辅政。太子懵懂之年,尚还不通用人之道。只得依照父君行径,蹒跚而为。终有一日,太子受故交蛊惑,宋弼百般相劝,却总不讨好,最终将那故交处于斩首之刑。此时,故交一党起政弹劾,宋弼前后受制,即便德高望重,终也脱不开“枉法开罪”的罪名,最后流放边疆,途中丧命。此时朝中政乱,还是没能保住南朝天下。
宋弼或许临死前都不曾明白,为何他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