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式教育一样,我认为,要改变一种传统的方式,首先是我们要意识到并决心要改变它,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假如我们没有要改变这种状况的企图,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将依然如故,再激烈的言辞也是扯淡的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政府和###门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点,即:传统的教育方法必须改革。因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变革措施,比如北大从2003年起将不再按专业招生,而是按院系招生,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有选择自己专业的自由;比如北京从 2003年起高考学生可以分两次填写自愿,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成绩来多次选择学校;比如在上海静安区的小学里,学生考试时做错了题,事后经老师点拨之后重新做对了可以改判加分……这些曾经都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所有行动。我没有像李跃儿那样显得过于悲观,但问题是我们的政府和###门必须有所意识并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教育体制着手,就像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起一样。因为一种体制是培育一个人行为方式的根本因素,就像中国以前在没有竞争、淘汰机制的经济体制中,上班喝茶看报聊天磨洋工是家常便饭的事,然而体制改革后,这样的人自然就无法生存,于是有本事的人留下来继续工作,而没本事的人就面临着下岗。坦率地说,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之所以存在着这样一大批混饭吃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生性懒惰,而是一种体制所培育和纵容的结果。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体制和管理下则会表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是说,李跃儿所说的“怪圈”问题一方面是老师本身再教育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在改变一种体制的前提下,他们的变化或许并非那么艰难。
因此,关键是从改变认识和改革体制下手。而这项决策,只有我们政府能够来定夺。我相信有数千万青少年和我一样,都在等待着这一天的来临!
在这里,我还想着重表明一点的是,在上述那个笑话的第十九层地狱下面,应该还有一层,就是二十层,在这一层里,我们如今的大部分家长都有资格搬进去体验一下那里的阴暗空间。老实说,如今我们把很多教育上的过错都归结到教师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最初对慧命进行屠杀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讲,父母亲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超过了学校教育。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使我们感到任重道远的是,对家长的再教育并不比对老师的再教育来得轻松。
有人把目前中国家长分成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家长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的,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
第三类家长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的,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
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这类家长占据大多数,而教育失败的孩子往往就出自这些家庭。
我以为,上述第一类家长的数量极其少,别看很多有文化的人,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有些教育学家,他们的子女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而且有很多教育者可以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但面对自己孩子时往往是束手无策。其实这里面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家庭教育最难的一点,是排除情感因素所导致的溺爱,也就是说,一种真正科学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在排除溺爱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即便是我们现在很多懂教育的父母,在这一点上也往往是个失败者,而他们最终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我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难的教育是亲子教育。因为很多人其实心理明明知道这样做对孩子不利,但他们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的本能溺爱而最终导致了教育的失败。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由母亲因素所造成的这种失败占据了绝大部分。
人类,在铸就下一代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本能培育力量上,远不如狐狸、鹦鹉和其它动物;
母爱,在培养下一代坚韧面对这个世界的成长过程中,是所有动物中最为软弱和缺钙的一族;
而当下的中国人则尤为如此。
上述第三类家长,他们的孩子之所以也能比较容易出人才,是因为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而放飞了孩子的心灵,而被放飞的心灵至少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枷锁而自由飞翔。很多从贫穷的农村考进大学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由于父母没有文化,因此对子女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