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助他们在短时间里获得最好的休息。
心理学家经过探讨与研究,发现应用催眠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失眠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催眠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实用技巧。
失眠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情绪,而催眠很容易处理情绪。失眠的人在睡觉前的自我对话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而消极的模式:每当要睡觉前,失眠的人总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诸如“今晚上又没办法睡着了”、“今天晚上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思维习惯相当于在不断地暗示自己“睡不着”。有时候,失眠的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告诉自己:“不要这样想了,不会睡不着的……”但往往没有用,因为这样的思维习惯是没有办法阻断的,唯有将这种思维习惯加以引导,用新的思维模式代替旧的模式才能根治失眠。在治疗失眠时,我通常用以下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接受患者的思维模式,引导他带着自己的思维往前走。“今天晚上,你已经无法睡着了,但是你睡不着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 顺着患者的思维,进一步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想什么事情可以让你在睡不着的这段时间里感到放松呢?”
★ 然后按照通常的暗示引导患者放松,直至进入睡眠状态。
整个的治疗过程可以由专业的催眠师来引导,也可以进行自我催眠。
下面是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例:
第八章 教育中的催眠(6)
某医院院长,因为工作原因每天生活在焦虑的情绪中:担心病人的情况,害怕医院陷入医疗纠纷,忧虑医院的人员管理情况……这些忧虑的事情一直折磨着他。在找到我之前,他患失眠症已经九年,痛苦不已,记忆力减退,没有精神,医院的工作几乎没办法做下去。
我对这位院长前后进行了三次催眠。第一次,我对他的认知进行了处理。将他导入催眠状态后:首先,我告诉他情绪来自于个人的看点,也就是暗示他了解自己的处境——他其实一直在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接着,我引导他把注意集中在如何应对这些令他担忧的事情上而不是事情本身,给出“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议,他欣然认同了这一建议,渐渐开始放松;然后,我引导他思考这样的应对给他带来的好处,在反复引导后,他认为从此以后医院将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次催眠后,由于认知的改变,焦虑的情绪已经消除,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催眠。在第二次催眠中,我用上面所说的步骤,很快将他导入催眠状态中,醒来之后他告诉我:“我九年来第一次睡得这么舒服!”第三次催眠就是对他新的认知与良好睡眠感觉的巩固。经过这三次催眠治疗,那位院长把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晚上倒头就能一觉睡到天亮。
视野拓展:催眠补偿睡眠时间
许多人觉得只有睡眠才能叫做休息,这是对“休息”的误解。对人体来说,休息分为大脑休息与身体休息。大脑其实一直在工作的,哪怕是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停止工作的也只是主意识部分,潜意识一直在工作。而身体在工作一定时间之后需要通过睡眠来休息,也就是说通过睡眠休息的主要是我们的身体。很多人在几个小时的睡眠后有头晕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没有睡好,但研究发现身体累了,只需要休息3~5个小时就已经足够,头晕是大脑没有休息好所致,此时需要的是运动——这就是晨跑之后人的精神特别好的原因。而那些没有睡好而感到疲惫的人,是因为身体用情绪在狭小的床上做了一晚上的造型,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当然第二天觉得累。
因为对睡眠的认知误区,我们往往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前提:“我一定要睡够××小时,否则精神就不会好。”在这样一种认知之下,我们醒来后,自己假设的认知对身体的感觉进行评判,带给我们相应的情绪。催眠补偿睡眠时间的作用首先还是对我们认知的改变。针对这种情况的暗示方法有多种,下面举一例说明:
★ 在睡觉前,躺下来用前述技巧放松自己的身体。可以让自己的四肢先紧张十秒再放松。
★ 给自己一个暗示:“我会休息得特别好,我睡三个小时体力就会完全恢复,我睡三个小时比别人睡八个小时的效果都好……”可以用嘴念出声来,让自己的耳朵听到。
★ 调整自己的呼吸,让呼吸配合某个单调的节奏,如雨滴声、风声,或三步舞节奏。例如:(蹦擦擦)—吸气—(蹦擦擦)—吐气,反复体验身体的感觉,只要身体放松3~5个小时身体就休息好了。
★ 用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不断重复上面的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