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页)
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之后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初仅余2224万~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汉人口峰值的40%。'16''164'
农业
汉代画象砖“牛耕图”
汉代画象砖“牛耕图”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恢复了农业生产,但经济势力让然略显不足,而商人地位低下。文景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国家存粮进一步大涨,经济实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165'
汉元帝时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东汉后期,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汉朝时期,铁农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166'。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167'。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168',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167'。'165'
冶铁
东汉杜诗水排
东汉杜诗水排
西汉早期,冶铁业分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民营三种类型'169'。当时著名冶铁家有卓王孙、南阳孔氏等。汉武大帝于元狩三年收冶铁为国营,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但民间却鲜有私人冶铁业了。之后一直没有改变此政策'169'。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165'
纺织业
汉朝的纺织业亦有国营与民营之分,民间著名纺织业者有陈宝光等。到东汉时期,蚕桑养殖在长江和岭南等地开始推广'169'。
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171'。文帝时期,在贵粟政策下,商人竞买爵位,扩大贸易领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171'。'165'
第三百五十章董仲舒
第三百五十章董仲舒
次日,董仲舒启程进入关中地带,他并没有给予进入长安,而是在关中地带内,联络好友,办起学堂书院,这一办,便是三年时间!整整三年,董仲舒本是大言(同大儒),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如今踏踏实实的做起这造福万千百姓之事,声望自然更高。
更难得的是,董仲舒从来都是身体力行,言行合一,说什么就做什么,他教导学生,不枉论朝政,讨论可以,不要站在朝臣的位置上去分析,因为你们现在还不是未来的朝臣。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观点,与如今崇尚“无为”“务虚”的黄老派形成鲜明对比。
这便是秦凡为董仲舒提出的第一个指导性意见,汉武帝刘彻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在听到董仲舒的名声之后,终于在董仲舒进入关中三年后,召董仲舒入长安,进宫面圣。
如今百家局势仍旧十分复杂,墨家、农家、杂家等均有所削减,反而是道家黄老派与法家,仍旧保持着雄厚的影响力。言行家,虽在汉之初,将影响力推升到了巅峰,但刘邦死后,吕后“乱政”,言行家的影响力被削弱了极大一部分,随后惠帝文帝登基,延续了道家老黄之说,正式确立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黄老之说,彻底被发扬广大。
所以此次入宫,董仲舒并未急于提出历史上的罢黜百家建议,而是为刘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主张,这便是推恩令!
刘邦鼎定天下后,与天下诸侯相约,非刘氏为王,天下诸侯共击之,从而开始大封刘氏,而如今,历经六位皇帝,刘氏天下已彻底巩固,而刘氏诸侯王,却成了皇帝的心腹之患,冶铁、煮盐、酿酒等暴力行业,却被诸侯所把控,皇帝名义上统筹天下,但实际领地却仅有关中一地,在历史上,推恩令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