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 页)
学学徒。哪得来啥子人金船相赠,倒是卢伯伯一根黄杨扁担、卢伯娘一串包谷干饼相赠!”
几天后,民权到朝天门,宝锭下了船就去找卢作孚。把这一段学说给卢作孚听,二人徘徊沙嘴,好生笑了一回。忽然,卢作孚站下了:“宝锭,沙嘴上这一趟,九年前我两个也走过。”
“是,办民生前,你带股东来重庆调查别人的船。那时,自己手头一个轮船都没得。只有宝锭一艘木船。”
“那天,就在脚下这一片沙滩上,碰到个女老师,带起学生娃娃来认中国国旗。学生说:老师,昨天你才在课堂上讲的,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江,中国最长的江上,为什么看不到中国国旗?”
“老师话都不说,走了。”宝锭回忆道。
“学生追起撵起问,老师,要是明天再来,还找不到中国国旗呢?老师只好说,那老师就带你们进城,巴县老衙门跟前,好像有一面?”
“今天,好想碰到那老师再带学生崽儿来啊,朝两江一望,汽笛呜呜,来来往往,全是中国国旗。”
“问题来了。”卢作孚拧起眉头。
“哪样问题?”宝锭急问。
“学生要再想看万国国旗,只怕难了。”
“真是的!”
“只有等他们长大些,送出国去看了。”
“这倒是个办法。”
“再开了我民生轮船,到大洋大海上,让万国的学生娃娃,也认一认中国国旗。”
《民生简史》述评:“在军阀割据时期,在政府毫无保护政策下,民生公司因独自新型经营之发展,不但已与外商相抗衡,且从而粉碎其组织,力争国家内河航行权之争回。民生公司在其发展史上,收购外商轮船颇多,但是以本次收购捷江公司为最大的事件,民生公司在与外商的竞争中由此站稳脚跟。捷江公司华经理(买办)同时进入民生公司担任业务处经理。在收购美商捷江公司7只轮船后,重庆上下游轮船十之八九皆以归并于民生公司,民生公司大小轮船达到40只,吨位达到15500余吨,成为宜昌以上最大的轮船公司,在川江总数80艘轮船中,民生公司占了半数,而外商轮船只剩下10余艘。”
卢作孚(下)
下篇
渝商
在教授眼里,既然中国都是日本的,这些管理人才当然也就是在为日本管理实业。这当然比从日本培养了人才到中国来管理实业要划算得多、有效得多。助教忍不住用教授爱用的川人俚语暗道:“这才叫将就你的骨头熬你的油。”
“不惑”——是四十岁的境界,而不是到了四十岁就可以平等共享的“人权”。
“四十不惑”——孔子说的是他自己。后来,国人四十皆自称到了“不惑之年”,闹了个误会,这误会一闹就是二千五百年。
从川江走出来的卢作孚,与川江一同步入不惑之年后,即将翻开他一生中重要的一页。
1935年,重庆商务专科学校,川江航运史课程的教授开始为卢作孚此前几年在川江上的那场大战中的战果做总结。
“上学期最后一节钟,你的预料全应验了!祝贺你,汪恬!”这天,升旗教授的总结课是这样开讲的,“你看,黑板上你画的示意图,我有意请校工做期末大扫除时别把它擦了。只是经过一个假期,已被尘封。”
黑板上,汪恬画的“中国——民生”大圆框把“美国——捷江”小圆框包进去的图形果然还在。
“尘封不住的,是活鲜鲜的现实。民生一举收购捷江,川江乃至长江除了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法商聚福及华商国营招商轮船公司外,差不多就看不到别的轮船公司了。”
“教授这话说得实在!”学生们一阵欢呼。
“这高瞻远瞩的功夫,哪是升旗我能有的?这是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原话,我不过照本宣科。”升旗扬起一份民生公司出版的《新世界》,“作为学人,我只会提出问题。三年前,还是川江战国群雄中最弱的两家,谁都能料到,这两家必倒无疑,怎么两年下来,偏偏是最弱两家中的一家吃掉另一家?为何不是另外几家强的来吃呢?能请汪恬同学为我们做更深一步的经济学分析么?一句话,华商民生卢作孚凭什么一口吃下美商捷江霍蒂的?”
“卢作孚的船总是赶在霍蒂之前半小时到码头!”汪恬说。
“还有补充的么?”升旗掰下一个指头。
“小码头不停,专抢大码头!”另一学生道。
“高手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