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
皇帝让崔浩负责编国史,本来皇帝编国史的目的,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却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说是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于是把国史刻在石碑上,当时,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崔浩此举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国史的事情,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第二天,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
没想到,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高允因为说实话救了自己性命,并且没有株连太多的人。
………【第二十八节 大发明家祖冲之】………
公元453年,宋孝武帝即位后,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却出在这个时期。
祖冲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听到他的名气,宋孝武帝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虽然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却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宋朝的时候,我国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然而,宋孝武帝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祖冲之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到3。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还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的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他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第二十九节 范缜与《神灭论》】………
范缜生活的南北朝时代,佛教盛行。从皇帝到大臣,都提倡佛教。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是不会死的。还说一个人的富贵或者贫*,都是前世的因果报应,穷人受苦受罪,都是命里注定,没法抗拒的。
范缜胆大,不信神,于是起来反对这一说法,认为这是一种迷信思想,要大家别信那一套。南齐的宰相萧子良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他听到范缜竟敢跟他唱对台戏,反对佛教,十分恼火,叫范云把范缜找到他家来。
萧子良问范缜说:“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你倒说说,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富贵,有的人生下来就贫*呢?”
范缜不慌不忙地说:“这没有什么奇怪。打个比方,人生好比树上的花瓣。花经风一吹,花瓣随风飘落。有的掠过窗帘,落在座席上面;有的吹到篱笆外,落在茅坑里。落在座席上就像您;落在茅坑里的,就像我。富贵、贫*,就是这么一回事,哪里有什么因果报应呢?”
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