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页)
到处灯火通明,一个高台子上坐着几位颇有大侠味道的男子,台子后面的柱子上则绑着几个穿着官服的人,此时他们都低着头,衣冠不整,有些人的脚下滴了一滩血。
安歌有些目瞪口呆,这些江湖客做得有些过分了吧?这时候绑架官员,公然反抗官府,那可条条都是死罪。
有人议论道:“真不愧是燕苍山出来的人,够厉害,一出手就来大的,将这些官员抓了,看谁人还敢做那奸王的帮凶!”
“是啊是啊,当年燕苍山的杨公,那可是大名鼎鼎,人称百姓心目中真正的皇,说起来自从新皇登基,久未得到他老人家的消息了。这次定是把他老人家惹火了,才派了弟子前来助我等阻奸王!”
☆、讨伐奸王
“说起杨公,你们这些年轻人只知道他的名声,却没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吧?我老儿却有幸见过他一次。”
说话的是个老者,顶着一头苍苍白发,但是精神还是很矍铄,他的身上居然也背着剑,显然是个老剑客了。
“您是铜城老人翟白吧?”旁边一青年男子有些谄媚地问道。
老人抚着胡子得意笑道:“算你小子还有点见识。”
他们的对话又吸引了周围几个青年人的注意,都礼貌地向翟白抱抱拳,“原来是铜城老人,今日有幸得见真颜,当真荣幸。孜”
看来这铜城老人在江湖中的地位还是蛮高的。
安歌倒也有兴趣听听他讲些师父当年的事情,只是让她没想到的却是,今日台子上的那三个剑客,居然会是从燕苍山来的,还顶着燕苍白杨筠松之名。安歌知道自己的师父已经仙去了,绝不会指引这些人到此,杨筠松当然也是有些其它的弟子的,所以安歌心头很是有些疑惑,看这三个剑客的年岁,大约都在四十岁左右,或许真的是她的兄师们沮。
杨筠松在世的最后十几年中,就只有这安歌一个徒弟,并且数次告诉众人,安歌是他最得意的一个徒弟,本身便有着相当高的天赋有机缘,后来曹项上山求助,杨筠松便让安歌下山助曹项。
在安歌的印象中,杨筠松似乎说过,他的很多弟子都已经淡出门去,离山时,他叮嘱他们不需上山探他,并且不可顶着他的名头行事,是以多年来,世人只闻杨筠松弟子其声,不见其人,而安歌算是他的弟子中,第一个“入世”之人。
她将目光暂时从这三个剑客的身上挪开,听翟白讲故事。
“……当年的铭江之战,想必你们这些年青人是不知道的,那可是四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其实安歌对于铭江之战,还是知道一点的,因为它算是邾国历史上沈墨重彩的一笔。她还是沈婥的时候,常跟在曹煜的身边,而曹煜对于邾国的历史很有研究,每每无事时便会调出册子翻看,追忆一下老祖宗们当年的赫赫战绩。
其中有个铭江之战,因与杨筠松有关,曹煜还特意找出来给安歌看过,虽然册子上只有寥寥几笔,然而却勾勒出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
铭江位于邾国之北,因为日照雨水等方面的影响,江这边的邾国地界绿洲万里,繁华异常,而江那边的情况却完全相反,不但经年没有雨水,导致庄嫁枯死,人烟稀少,土地沙化,人畜难存,而且每隔十年八年,铭江水会忽然暴涨,破了长堤,形成洪水,一泄千里,把江那边冲得一片惨境。
而江那边,却是比邾国要强大的齐国,因国主姓萧,而被世人称为萧齐。齐国因为铭江的这个特性,到最后几乎放弃了铭江延岸的管理,撤走村寨,采取的办法是消极后退。
这种状况持续到四十三年前,新一代的萧齐国主登基上位,对于北方的大片国土闲置无法使用而感到非常可惜,这位国主却是个不太讲理的主儿,他想来想去,这片土地之所以变成如此模样,邾国逃不了干系,这些年来邾国一直躲在岸的这边看热闹,从未想办法改变此现状,就已经不是仁不义。
这位国主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后,立刻派了使者前来,商量改建铭江两岸江堤的意见,按照他们的说法,这长堤改建邾国也应该负责一半。
可是照改建的图纸看起来,工程量浩大,浩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就是付出邾国十年的税银和全国所有的劳力,还不一定能成。若是邾国自己这边的事情,按照邾国国主的意思,说不定狠狠心就改建了,但世人常抱的态度便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样的代价于已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邾国国主拒绝了这个提议。
萧齐国主恼怒,当下派出军队,驻在铭江两岸,一幅,你不帮忙改建长堤,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