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这匹马改善了很长时间的伙食,李辉组织大家播下玉米种子,捕鱼晒盐,继续前往附近废弃的村庄收集可用之物。
“咱们的防御堡垒是这样子的。”李辉坐在沙滩上,手里捏着一根树枝,在柔软的沙子上指指点点,“这里是柳树林,咱们不用防守,这里是小路,要修建防御工事,这里则是,对了那个小山坡叫什么?”
“东山。”王四插嘴道。
“东山?好名字!”李辉笑了笑,“咱们要在这里修建一个防御哨,每晚都要有人上去守夜防卫,沿着东山山坡,咱们用捡来的砖修建防御墙,就像长城一样。”
“那我们要修多久啊?”王秀楚歪着脖子问了一个单纯的问题。
“累点总比被人杀了强。”李辉白了他一眼,“你们的名字也要改改,陆小王四贾三,这都是些什么名字!”
“俺爹不识字,这都是他憋了三天才起出来的。”王五低头说道,脸已经红成了苹果。
“没水准。这样吧,陆小,你以后改名叫陆谦,王四王五改名叫王宽王信,贾三改名叫贾敏”李辉一口气之下把手下男子的名字都给改了。
“谢大哥!”陆谦站起身子向李辉点点头。
王秀楚作为一个读书人和唯一没有被改名字的人,对李辉这种举动很不满,他咽了两口唾沫,但终究没有说出来。
第一卷 江南血 第二章 响马(二)
经过十几天的修筑,李辉终于将东山山坡上的土木防御工事修筑成功,他们将山上的红色土壤挖开,挑出一条五尺深的沟壑,再将泥土堆到内侧,拍实,最后在上面用从废村捡来的砖石修筑了高达四尺的防御墙,每隔一百丈又修建一个较大的垛口,最后在东山山顶上修筑了一个高近八尺的瞭望哨,派遣手下轮流守卫。
随着生存条件的改善,李辉又利用剩下的砖石修了一栋新房子,这栋房子耗时长久,秉承精工细作的方针,修得十分费力。等到房子全部竣工时,地里的玉米苗都已经齐腰高了。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昆山之屠”李辉凭借着记忆扳着手指头数着清军的进攻路线,“咱们现在马上前往各个交通要道去搜罗百姓,肯定会有很多百姓逃出来的。”
“可是,咱们每天捕的鱼仅够自己吃的啊,怎么去养活他们?”王宽提出了这个比较尖锐的粮食问题。
“难道他们就不会捕鱼么?”李辉敲敲王宽的脑袋,“有了更多的人,咱们才能守卫这片家园,就凭咱们区区四十人,还不够清军一个冲锋的。”
“好!”王宽摸摸脑袋,“我们马上就去。”
每天天不亮,李辉就带领手下埋伏在各个交通要道,遇到行色匆匆或者携家带口的逃难者,就把他们引到海边基地,当然除了安全,李辉不能再给他们提供更多。
李辉如果没记错的话,在这段时间,江南大部分官吏投降满清:包括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高杰之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总兵李成栋等纷纷降清;还有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
在江南兵将望风归附的映衬下,江阴县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江阴县百姓坚持抗清八十三天,最后城破被屠的事迹就显得壮烈无比,也许这些将军们真的认为他们是在为士兵为江南百姓着想,但是他们却丧失了最宝贵的东西——骨气。现在仍然记得阎应元的那句话: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每念及此,李辉都会觉得喉头发干,泪水打转,情绪不能自己。
也许,这就是汉民族血肉相连吧!
对于史可法,李辉不认为他有多伟大,虽然江淮百姓都在传送他的英勇壮烈,但是仔细想想,身为一方大员,手下兵卒数十万,竟然不图进取,只想着固守江南,屈辱求和,坐失战机,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无能。
“我要做朱元璋,刘季子,赵九重那样的人物,我要用我的思想改变这个社会,解救同胞,让中国的旗帜飘扬在东亚的天空!”李辉趴在路边的草丛里,狠狠揪下一把草,发誓道。
随着江南大屠杀序幕拉开,江南百姓像两脚羊一样被满清和明朝降兵屠杀,这部血泪史不是一个平凡人能够想到的。
满清统治中国之后,中国人口从明朝末年的一亿六千万下降到一千六百万,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清军杀戮成性,几乎将整个四川人口屠杀殆尽,最后却反过来栽赃到张献忠头上。
“无耻啊!”李辉双手拍打着身下的杂草,对这种栽赃陷害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