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钱去照管,不如直接存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合算。)我只设了一个办事处呀,格力几时在南京又有一个办事处呢?
可能是我的疑问使来电人语气缓和了下来,他说:“你现在给我们发货吧,只要给发货,就不和你计较那么多了。”
我跟他亮了底牌:你去五交货拿吧,他们是格力的总代理。
怎么个拿法,什么价钱?
我把价格表给他们传真过去,没想到苏宁方面的火气又上来了:“怎能么搞的?你们格力怎么一点不守合约?我们不去五交化拿,只跟你要货。!
天气热,工作紧,大家脾气都好不到哪里去,我也不耐烦了,跟对方在电话里吵了起来,越吵火越大。直吼道:“你们跟谁签的合约,就去找谁!”
一放下电话,我就感到眼前火星乱撞,抓起茶杯灌了一通,心想苏宁真不讲理,怎么就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呢?(说起来也是不打不成交,几年后,苏宁成了我们在江苏的经销商之一。此是后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抓起电话就打回了珠海总部。公司也不明白,表示要查一下,但还没等到公司查,苏宁的人已带合约直奔珠海了。
原来,是那个苏南地区的业务员看到格力在南京打出名气来了,悄悄地跟来省会开了个店,将产品倒流回省会卖,且先发货后付款,按公司供应价加3个百分点,安装费按70%来结算。可能是苏宁公司货要的多,他周转不过来,苏宁又打听到格力驻南京业务员是我,于是吵上门来了。
这个人,真是。江苏几十个地级市,人口全国最密,宁沪线上的苏锡常等无一不是富裕的地方,他还要来抢南京市场,这不是自乱阵脚吧?拿着企业的产品做无本生意,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而且,这多麻烦呀,公司在南京有总代理,他在南京卖出货也不能由南京的商家给他开支票;进货也得从苏南绕个弯,否则就会被公司发现。
其实,那位业务员在苏南也没能做出大成绩,1993年度,他销售1000万还不到(跟去年相比,算进步不小)但80%是在南京卖掉的,我光在南京就卖掉了3650万元。加上安徽市场的业绩,这个年度我的销售额近5000万,仍是格力排名第一的业务员。
但这件事的影响太坏了,事关格力在江苏的信誉问题。
就在这年年底,公司将苏南业务员炒掉了,并由此而制定了一套纪律,以约束各地业务员的行为。
1993年秋,格力改造第一期工程竣工,特别请了我们的销售大户江苏五交化的钱总去。钱总拿着金剪刀,和包括北京来的一位轻工部副部长等一起为格力剪采,场面相当热闹,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都来了。
我很兴奋,这意味着我今后的舞台可能更广阔。
1993年,我在南京的销售额达到3650万,整个市场的销售额接近5000万。从这一年开始,江苏市场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打开了,格力在一个空白的市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华东地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这一年,南京市场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当我们遇到最大困难、最大阻力的时候,当市场希望我们作出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这些启示使我在1994年的品牌大战中能冷静处世,以不变应万变,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 攻占南京)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空调大战中,在一片降价的争吵中,朱总向躺在病床上的我征求意见。我拖着一个生病的身体跑遍了南京市场,调查、了解后答复说:”不能降,降价是头痛医脚!”我独持己见,顶住压力,将”宝”押在了天气变化上。此役之后,格力在江苏市场全面打开,成为空调界”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1994年度,我把安徽交出来,专门做江苏市场。对此 ,有人说我傻。因为安徽市场是我经过千辛万苦才打开的,放弃它等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拱手让于他人。但我并不这样想,从局部考虑,由于江苏比较富裕,市场潜力比安徽要大得多;从全局、从公司的整个前景考虑,格力空调要想在全国打响品牌,若白白放弃市场太可惜了。我有能力、有信心、也有经验把江苏市场的工作做好,而且,比安徽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做好了思想准备,拿出初到安徽的那我份信心,准备在江苏市场上大干一番。然而,由于此时空调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明朗,残酷的品牌争不可避免,一场在中国市场上从未有过的空调大战在等着我。
1994年春节一过,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