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时,还应注重发展综合国力,并发挥外交手段避免战争。这才是目前形势下国防的本义”。他是一位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的军人、政治家。
1930年的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是为了把1922年《华盛顿条约》中达成的主力舰的海军裁军协定内容扩大到辅助舰(重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艇、驱逐舰、潜水艇)而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日本要求的是总吨位对美比例为1 ∶7,8英寸炮重型巡洋舰对美比例为1 ∶7,潜水艇保有量万吨。由于遭到美国的反对,最终达成的协议为重型巡洋舰对美比例为1 ∶6,潜水艇万吨,这虽然低于日本的要求,但辅助舰总吨位数却达到美国的69%~75%,基本满足了日本的要求。“既不威胁他国,但同时也不受到他国的威胁,并在国防上保持必要的兵力”,这一方针通过这次会议获得了保证。
从本质上讲,利害关系不一致的国家间的外交交涉中,除非以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威胁对方,否则想要完全达到本国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在伦敦裁军会议上取得的数字作为外交交涉的结果,应该得到积极的评价。此外,从“裁军”这一会议的目的来讲,日本通过自己主动的承诺促进整个会议达成共识,限制过度扩张的军备竞赛,此举不仅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还有利于日本的繁荣。换个角度讲,日本政府通过那次裁军实施了亿日元的减税,“对内减轻了国民的负担,对外促进了与各国间的友好交往,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前、战后日本的国家利益(5)
然而,对于这一外交成果,日本国内的反应却很消极。有人批评政府签署条约是侵犯天皇统帅权的行为,如在野党政友会总裁犬养毅打着“侵犯统帅权”的口号攻击政府。滨口首相在东京站被歹徒袭击,次年身亡。现在回过头来看,围绕“侵犯统帅权”的批判说明,日本当年不考虑真正的国家利益,盲目陷入了政党内部利益的斗争之中。
“侵犯统帅权”是否定政党政治的理论。它随后成为军人扩张影响力的武器,压制了政党政治的正常运作。军人的独断专行使政府与军部的二元化外交更加明显,在此种情况下,出于对外强硬战略与军备扩张的需要,日本外交逐渐服从于“强兵”这一军部利益。从此以后,军部对国家政策的干涉不断加强。
无外交国家的破产
对于战略家来说,重要的是俯瞰全局,制定结合外交和军事的综合战略,并把它落到实处。在日俄战争之际,日本通过日英同盟拉拢世界最大的海军国家,动用了一切手段,比如通过在国际市场筹备战争经费或影响国际舆论等途径,弥补日俄之间实力上的差距,同时也仔细考虑如何结束战争,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请求“调停”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最为贤明的战略无疑是“不战而胜”。使普鲁士成为欧洲大国的俾斯麦是真正的战略家,他统一德国后,就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了国家利益。俾斯麦的外交风格是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尽量多的国家建立同盟关系,行使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力,并寻求欧洲稳定与本国安全的多边主义。因此,被称为“和平使徒”的俾斯麦“艺术性外交”使德国成为欧洲多国间外交的中心。可是,解任俾斯麦的威廉二世把发展路线从外交与协调,转变为军事扩张与对立,迈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最终战败。
以“俾斯麦德国”为模范,推进富国强兵战略,成功地维护主权与独立的日本,最后却没能吸取德国失败的教训,甚至犯了同样的错误。1941年,日本与德国建立同盟关系,这决定了跟英美的对决局面。陆军及部分外务省内部的日德同盟推进者过于相信德国的军事力量,并宣称“日本依靠条约(日德意三国同盟)的缔结,能维护世界的和平,迈向确立大东亚稳定的大目标”。历史告诉我们,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是无力的。三国同盟对日本来说,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没有产生实际利益,而且还僵化了与欧美的关系,并损害了国家利益。
军人的独断专行与大东亚战争
像伊藤博文或山县有朋这些同时运用外交与军事手段的政治家退出历史舞台后,日本便无法继续统一掌控外交与军事。在此情况下,军部开始以“统帅权独立”的名义,对外积极推进无视政治和外交的行动。采取国际协调路线的币原外交也没有取得制度上的支持,没能展开政党政治关于“国家利益”的讨论,而始终陷入追求“政党利益”的###,其结果是短视的外交。在由外交官僚和军事官僚组成的二元化对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