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劈开利息不说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达到12万了,如果 再加上利息,数目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视。
当然,如果嫌银行定存利息过低,而节衣缩食之后的“成果”又稍稍可观,我们也建议开辟其它不错的投资途径,或入户国债、基金,或涉足股市,或与他人合伙入股等,这些都是小额投资的方式之一。但须注意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刚开始不要被高利所感,风险性要妥为评估。绝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头,理财投资务求扎实渐进。
总之,不要忽视小钱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时间一样,懂得充分运用,时间一长,其效果就自然惊人。最关键的起点问题是要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我们再次忠告:理财先立志——不要认为投资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理财从树立自信心和坚强的信念开始。
一、分散化投资的终极致胜术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已经是一句“审美疲劳”的投资箴言,但是,分散化究竟能够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怎样使用分散化的策略成功理财,很多时候却是让人感到似是而非的。分散化的好处分散化的真正动力来自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所有投资项目所能够带来的回报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被称为风险。如果投资回报没有风险,那么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把资产投入到他所可以得到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上去,而对其他不屑一顾。而当他明白自己所投资的项目是有风险的时候,在投资时他心里就会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个不行该怎样应对。投资项目最终都存在和期望收益率产生差距的可能,那么通过多个项目的组合,以平抑单一项目带来的波动,就是分散化,又叫多元化。从人们的心理特征角度看分散化平抑单一项目的波动的作用,我们发现还可以帮助投资人做决定。我们知道,任何投资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对称的,期望收益相对高的投资项目,其标准差,也就是收益的波动性也较高,比如期望收益为15%的投资项目A,标准差为20%,则其的收益可能区间为-5%到35%,而期望收益为5%的投资项目B,其标准差为1%,其可能的收益区间为4%到6%,当面对两个项目做选择时,如果是没有风险的15%和5%的比较,一定选15%,不选5%,但是加上了波动性后,有实验数据说明,相当部分的人会选择相对平稳的项目B,而不是波动性更高的项目A,尽管A的期望收益三倍于B项目。在实际的理财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这个实验找到典型的证明,比如人们面对期望收益为的储蓄存款和期望收益10%的股票基金,很多人都会选择储蓄存款,因为储蓄存款更加“安稳”。但是,如果以分散化的方式为投资人设计组合,就可以帮助投资人放下心理的包袱。比如以1:1的比例投资于A和B项目,则得到组合C,C的期望收益率为10%,而波动性变为,收益区间为-到2,这样的一个项目,是不是就比A项目更容易让投资人心理舒服一下呢?此外,分散化还能够突破收益率的边界。“安稳”的投资项目对投资人收益率的束缚是明显的。将所有的资产都投资到6%收益率的项目上,那么收益率的边界就是6%,25年的复利增值为倍。将100,000元投资到一种年收益率6% 的金融产品上,25年后增值到429,187元,而如果投资人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将100,000 投资到5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产品(分别为-100%、0、5%、10%、15%)上,25年后将增值到962,800,收益率达到963%、将100,000 投资到5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产品(分别为-100%、0、55、10%、15%)上,25年后增值到962,800投资基金就是分散化刚才从理论上解释了分散化的两大好处,一是平抑波动,二是突破收益率边界,那么现实中如何构造一个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以真正实现我们的理财目标呢?目前国内理财工具中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结构性存款、票据、回购、短期债券、中长期国债、企业债、可转债、金融债、次级债、股票、信托、保险、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等,如果对这些理财工具作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分为固定回报类和可变回报类,固定回报类产品如存款、债券等提供与利率相关的固定收益,而股票等可变回报工具则给了收益和风险更大的表演空间。简单的看,投资于股票就能突破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边界,但是单一股票的波动性较大,尽管从理论上看,波动创造了利润,但实际情况却是波动使投资人的财富遭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