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页)
才可能变成特殊人、试验、危险、层次这些奢侈文化的温床——任何贵族政体的文化都属于这种趋向。
〈62〉
对现代人的批判:〃善良的人〃都坏在不好的设施(暴君和传教士)的手里;——理性成了权威;——历史是对谬论的克服;——未来就是进步;——基督教国家(〃军阵的上帝〃);——基督教的性冲动(或婚姻);——〃正义〃王国(〃人类〃文化);——〃自由〃。
现代人的浪漫派姿态:——高贵的人(拜伦、维克多·雨果、乔治·桑①)——高贵的愤怒;——为激情所尊奉(是真实的〃自然〃);——袒护被压迫者和败类,因为这是史学家和小说家的座右铭;——义务的斯多葛主义者;——是艺术和认识的〃忘我性〃;——是以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多愁善感的利己主义——为形式的、骗人的利他主义。
①乔治·桑(1804…1876)——法国著名小说家,原名奥罗尔·杜班,作品有《康素爱萝》等。——译者
这一切构成了18世纪。下述东西没有从中留传下来:无忧无虑、开朗、考究和精神的洒脱。精神改变了速度;避开了对精神的细腻和明快的享受,代之以欣赏色彩、和谐、群众、现实等等。这是精神现象的感觉论。简言之,这就是卢梭的18世纪。
〈937〉
奥古斯丁·蒂埃里①于1814年读过戴蒙洛西埃②在其著作《论法兰西君主制》中说过的话:他以一声愤怒的呐喊作了回答,并且随之开始自己的写作。那种流亡者说:〃获得自由的阶层,我们亲手释放的奴隶阶层,成了有纳税义务的人,新的人,对特权的铲除解放了你们,你们得以成为自由的人,而这种铲除却剥夺了我们跻身显贵的权利;对我们大家来说是权利,对你们来说是恩典;我们同你们毫无共同之处;我们是由我们自身构成的一个整体〃。③ ①奥古斯丁·蒂埃里(1795…1856)——法国史学家。——译者
②戴蒙洛西埃(1755…1838)——法国政论家,政治家,原名
费朗西斯·戴雷诺。——译者
③原文为法文。——译者
〈10〉
A、作为强力的悲观主义——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悲观主义的逻辑能量,它是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是解析学。
B、没落的悲观主义——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它的柔弱化,表现在它宇宙政治论的触感,在于它的〃包容万物〃的历史主义。
——临界的紧张局面:因为极端分子崭露头角,并趋于优势。
〈87〉
新教的没落。因为,它在理论上和历史上被认为是不彻底的。实际上,天主教仍占据优势;新教的情感销声匿迹,以致感觉不到最强有力的反新教运动的本身了(譬如,瓦格纳的《帕西法耳》)。法国整个高等精神性表现为本能的天主教;俾斯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新教。
〈82〉
悲观主义的主要特征:——马格尼家的晚餐;俄国的悲观主义(托尔斯泰①、陀思妥耶夫斯基②);美学的悲观主义,为艺术而艺术,〃描述〃(浪漫主义的和反浪漫主义的悲观主义);认识论的悲观主义(叔本华;现象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悲观主义;〃同情之宗教〃,佛教的前期运动;文化的悲观主义(异国情调,宇宙政治论);道德论悲观主义:即我本人。
①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译者
②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著有《穷人》、《罪与罚》、《白痴》等。——译者
〈25〉
论虚无主义的起源。——人们获得了直面已知物的勇气为时已晚。我以前一直是个虚无主义者,前不久我才承认这一点,我作为虚无主义者借以前行的能量是激进主义,但能量在这一基本事实上欺骗了我。假如人们迎着一个目的走去,那么似乎就不能说〃自在的无目的性〃这是我们的基本信条。
〈347〉
道德乃是骗术。——〃自然就是善,因为一个智慧和善良的上帝是自然的原因。那么,谁应对'人的堕落'负责呢?他们的暴君和拐骗者,统治阶层——人们应该消灭他们〃——;卢梭的逻辑学(参看巴斯噶的逻辑学,此人对原罪下了结论)。
试比较与此有亲缘关系的路德逻辑学。两者都在寻找导致道德宗教义务即贪婪的复仇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