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页)
微微点头,面无表情,淡淡地道:“那么,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忘了那一套了。”
此言一出,面前的三十六人顿时一怔,然后面面相窥起来,忘了那一套,这话什么意思?
云铮看着他们,心中暗暗点头,还不错,听了这么奇怪的话还只是疑惑,没有交头接耳,素质果然不错,不过比起后世那支人民子弟兵的纪律,可就大大的不如了。
云铮冷冷地道:“上官训话之时,谁准你们左看右看了?脑袋长不稳吗?”
感谢原先的云铮在那十几年时间内打下的好底子,所有燕云卫的人都知道云少帅为人严厉,所以一听云铮语气不对,一个个连忙严肃了脸色,老老实实站着,聆听训话。
云铮用上三成内力,冷然扫视了一眼,一干新任千夫长顿时感到压力倍增,不自觉地将腰杆挺得更直了几分,但眼神却从云铮的脸上转移到了他的脚尖,不敢与之对视。
云铮心中微微得意,不过却并不满意,这兵啊,还是“双眼目视前方”看着舒服啊。
他沉默片刻,见没人敢再乱动乱看,这才继续道:“这是因为,鹰扬卫是新军,是一支立志超过所有已有强军的新军!……要超过已有的强军,在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练成,那就是强化训练!不但力度要强化,方法也要改进、要强化!所以本都指决定:鹰扬卫的训练,将按照新的方式进行!”
这一次千夫长们都学乖了,没有哪个再左看右看,虽然都一脑子疑惑,却没有一个人有别的动作。云铮扫视了一眼,随手指着一名千夫长问道:“你能否告诉本都指,一支军队,如何才能强大?”
那千夫长看山去三十来岁,个头适中,但整个人十分精悍,一看就是战场上打上来的。他稍微愣了一愣,立即道:“是,少帅!卑职觉得就是要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
云铮微微点头,又指着另外一个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的青年,问道:“你叫云凇是吧?你说说看。”
云凇是个云家旁支子弟,从雏鹰院毕业不过两年多,就已经趁鹰扬卫建立之际升到千夫长,显然是有一定本事的,只见他道:“是,少帅!卑职以为,一支强军首先要有一个睿智的统帅,其次要有一群精锐的士兵,最后还要有一批精良的器械!”
云铮“嗯”了一声,却没有答话。其实在他看来,一支军队是否能够经常的打胜仗,是由这支军队的素养决定的。而军队的素养是什么呢?这是云铮自打适应了自己这个大魏朝第一军事世家接班人的身份后经常考虑的事。
云铮认为,军队的素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军事素养,二是思想素养。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强军很多,秦军、汉军、唐军,无一不强,但云铮最推崇的一只军队却是岳家军。
“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这是在那个人命如蚁、道德沦丧的时代里,岳家军士兵的崇高准则。在个人生命受到生存威胁的时候,即便自己有能力采用不法手段获得生存,也不违背自己做为军人的高贵品德。堪与饱学诗书的士人“不受嗟来之食”相媲美。
历史记载,在岳飞首次率军北伐的时候,在大营留守的士卒就有因缺少军粮而被饿死的。在艰难困苦的时刻,能竭力坚持这种崇高行为的军人,其内心就是圣贤洁身自好的仁德境界,岳家军之“自苦能仁”堪为圣贤之德。在两宋之间那个乱世里,昏君当道,奸臣盛行,外寇强大,内战频频,不法强徒,横行江湖,军人是多么容易受到诱惑,多么容易选择一条更容易的谋生之路啊。多少宋军官兵,浪迹江湖成为土匪,而岳飞却在国难当头之季,率领饥寒之中的士卒,保卫着颜面扫地的汉族政权,来捍卫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岳飞驾御手下的士兵,该是多么的艰难,惟有推诚于众,大义凛然,才能在此危局行于正义。
在《孙子》兵法中,论述为将之道,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五道之论,但是岳飞特立独行,将这个次序做了调整,将“仁”字放在第一位。岳飞曾说:“用兵者无他,仁,信,智,勇,严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者重赏,无功者重罚,行令严者是也。”
这个顺序的差别是岳飞和孙武军事思想的巨大分别。孙武着眼于军事艺术,战胜为上,故认为军事的真理是以智为先,而岳飞把军事的真理看作是救助民众广行仁慈的手段,因此以仁为先,以信次之。历史记载,岳飞麾下者,人百其勇。如同孟子所云“仁者无敌”!
以中国古代史而言,云铮最佩服的两员将领,一是南朝梁国的陈庆之,一是南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