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一下,他的烧已经退得差不多了,只是我那药的后劲儿比较大。再有个把钟头,应该就没大碍了。等他清醒过来,我们立即上路。”
“花瓶”及时问道:“上路,往哪儿走?”
郑纲语气硬朗地回答着:“随便往哪儿走,都是希望,碰运气,待在这儿只能等死。”
我们郁闷地等了半个多小时,包爷终于醒了过来。虽然没有平时那么意气风发,但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他嘴里磨叨着:“你们那会儿聊天我都能听见,就是身子沉得要命,眼皮都打不开。”
自从被那俩无良摩托车司机丢下后,这一路上一直都是郑纲在照顾我们,此人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我们其余几人一致同意让他凭直觉选定一个即将进发的方向。
醒来后的包爷没有再磨叨“匈奴狼兵”那些内容,一直索然寡味地跟在队伍后面。我偷偷问他那些狼身上的铜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只是用极淡的语气说:“那极可能就是匈奴狼兵。”我问他这发烧之后怎么就不害怕了,他笑着说:“怕归怕,有匈奴狼兵,证明你说的那些不是子虚乌有,既然这样,拼一拼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们几个就这样平静地向前走着,直到听见马的嘶鸣声。
循声看去,一匹枣红色快马在视线中奔驰而过,最主要的是,它的屁股上插着十几支长箭,暗红的血液从它身上不断“跳”下来。那马和平时所见的马不太一样,身材不高,脑袋却很大,挂着马笼头和马镫。我们没有去追那匹马,而是随包爷逆着马跑来的方向跑过去,包爷边跑嘴里边说着:“纯种的蒙古马!”跑上一小段后,我们便看见不远处有个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人正跪在那里,头低得很深。
我们几个停在离那人百米左右远的地方,我问道:“这种衣服,什么少数民族?是匈奴吧?”也说不准是在问谁,反正我知道,他们几个随便谁都比我了解得多。
我们几个蹲在一个小坡的后面,欧阳接着我的话说道:“应该是吧,一提到匈奴,我现在就心惊肉跳。”
“花瓶”观察了一会儿,说:“不对,是东胡人。我研究过少数民族服饰,东胡人的服装是紧腿窄袖,这样的服饰方便乘骑。他们之所以能混得开,优势就在于胡服骑射。”
我们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那人竟然纹丝未动,头也一直低着。郑纲突然说道:“他死了。”包爷忙问他:“你怎么确定他死了?”郑纲也没给出进一步的解释,只是搪塞地说了句:“科学。”之后起身向四下里警惕地望了望,跨步向那跪着的人走去。
我们几个迟疑了一下,也起身跟着走了过去,但都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前面的郑纲保持一定的距离,生怕万一分析错了,有什么危险。
郑纲走到那人面前看了看,直接转到他身后,蹲下去,研究了起来。
我们几个这才放心地加快脚步走上去。
待看清那人的状态,我再一次被眼前所见镇住了,我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因眼前所见而震惊。他的后背,被射成了刺猬,密密麻麻地插了几十支长箭,血液正从伤口往下滴着,地面上已经湿了一大片。
最重要的是,他的后背正中央位置挂着一副竹简,应该是挂在那支粗箭上射到上面的。我、郑纲、欧阳对这东西不是很懂,包爷歪着脑袋在那竹简上看了看,断定这东西的工艺正符合当时年代,还确定这上面歪歪扭扭的文字就是当时用过的小篆体。但涉及具体的文字内容,包爷也认不全。
倒是“花瓶”捂着鼻子凑过去,在上面粗略地看了一眼,先是复述道:“匈奴所与我界欧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起身她又再通俗不过地解释说,“这是东胡的头头给匈奴冒顿单于写的信,意思是希望冒顿单于能把东胡和匈奴之间的一块土地割让给他们。语气呢,比较强硬的感觉。”
包爷倒没因被“花瓶”这丫头扫了面子而有丝毫不快,相反却大夸她厉害。
接着“花瓶”的话,包爷道出了一段史料:“东胡是春秋战国时很牛的北方民族,因为在匈奴也就是胡人的东面而得名,东胡王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就派了使者去匈奴,向冒顿索要头曼生前的一匹千里马。冒顿把氏族部落的头头都招来开会,各头头都表示,这千里马是匈奴部落的宝马,坚决不能给。冒顿却认为没必要为一匹马伤了和气,就给了东胡王。东胡王以为冒顿怕他,没过多久又派了使者找冒顿索要他的小妾,冒顿再一次招集大伙儿开会,各氏族部落的老大们都很生气,连老大的媳妇都敢抢,万一哪天再看上我们的媳妇可咋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