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下。
黄氏则说她道,“妈妈,你别在前面挡住了婉儿丫头跟前的光。”
牛妈妈赶紧哎了一声往后面退去了。
老太太想自己说什么,乔婉就写什么,没想到乔婉根本就没有等她说,就自作主张刷拉拉地自己写了下去。
“昨日同义父分别,不知义父今日是否已然离了高邮,如若此信能被义父看到,婉儿家里有事,便想请义父再施一次援手。”
之后就把乔大爷和戏子俜霖的事情说了,乔家找俜霖找了几年了,现在总算知道了俜霖的下落,但是俜霖改名换姓之后成了江苏新上任的提刑按察使傅大人的清客,乔家一家现在无功名在身,哪里敢和提刑按察使傅大人的清客对上,所以,如若温大人方便帮忙,或者知道更多的有关傅大人及其清客的事情,给他们家一些消息也是好的。
乔婉将信写好了,后面署了自己的名,又写了在祖母大伯母以及母亲的授意下写了这封信的话。
然后将信纸上未干的墨汁吹了吹,将信纸在桌子上放好了。
老太太和黄氏没想到乔婉居然并不只是会写字,而是腹中有些墨水,虽然是上不得台面的遣词造句,但总算是可以写书信的。
老太太看了信后不大满意,说,“直接说让他去苏州臬台府上帮忙说一说这事,不就行了。这信上写得含含糊糊,他说不得根本不明白要怎么做。”
乔婉道,“义父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写得过于明白,他会觉得不敬吧。”
老太太不高兴地看了乔婉一眼,没说话,黄氏则觉得这样其实也算不错了,就说,“既然婉儿丫头已经写好了,那就送这封信去吧。以免那温大人人已经走了。”
她说着,又看向安氏,“三弟妹,温大人现下在哪里?”
安氏叹了口气,才说,“若是还在高邮,就该是在知府衙门里,在高知府大人的府上为客。”
老太太道,“那赶紧让人送去吧。当年我的祖父,可是做到了一国宰辅,哎,也不过是现在的子孙不争气罢了。”
虽然她也觉得这是劳烦了温大人,但到底要提一提自己家过去的辉煌,显得自己并不是攀附温大人这样的权贵的意思。
另外的人都没说话,安氏封好了信进信封,乔婉也写好了信封,安氏就叫杏月去叫了门房刘定进来,拿信赶紧去一趟知府衙门。
刘定接了信,安氏还在老太太和黄氏跟前,拿了半吊钱给他,说,“衙门口哪是不花钱的,拿去吧。”
刘定接了银钱才赶紧去了。
☆、第三十八章 母亲们
第三十八章
安氏会妥协答应了老太太的要求,一来的确是心软;二来还是老太太那一句,要是三爷还在的话,他是一定会帮的,三爷就是个这样的人,即使别人对不住他,但是他认定的事情,他要做一定会去做到底,三爷就是安氏的软肋,一想到就心酸心疼,没法子不去做三爷一定会做的事情,甚至一定要送乔璟进梅花书院读书都是;三来,也是觉得乔大爷可怜吧,能帮,也就帮了,虽然这次帮了,后续事情还不知道多麻烦呢。
老太太和黄氏在乔三爷家里坐着不走了,要等去送信的刘定回来说结果。
安氏看老太太和黄氏在,总不能不招待,便让厨房里季婶子多做了几个人的饭菜,这个时节,正是各种蔬菜都长势好的时候,这江南,水产丰富,即使发大水出洪灾,闹瘟疫也不会闹饥荒,水里总有大家够吃的,乔家的饭桌,也从来没有单调过,想着平常做的饭菜也够招待老太太和黄氏了,便也就没有让人再去酒楼里订席面。
不过,季婶子眼界有限,做出来的饭食,也就是能够入嘴吃罢了,不会做什么精细的菜色。
老太太是吃斋念佛的,就说,“不用为我准备什么特别的饭食了,蒸一瓮白米饭,里面加些现在的嫩玉米粒,再准备一份酸白菜熬的豆腐汤,和用香油芝麻点的千张细丝儿就行了。”
安氏便对乔婉说,“你去同季婶子说,你祖母的饭食都另作,不能用猪油在里面。”
乔婉点了点头,就往厨房里跑了。
黄氏看着阳光从堂屋里一点点地往外面移动,现在已经要移动到屋檐下面了,这是要正午了,她心里惦记着家里乔大爷的午饭和儿子乔翎回家的午饭,就想先回去一趟,但是又想第一时间听到刘定从知府衙门带回来的消息,便有点坐不住。
想了一下,就对牛妈妈说,“妈妈,你先回府去,看厨房里做的什么菜色,好好伺候大爷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