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两个老同志一起返聘到旗山肉联厂。
对于一个新生的小企业,相比长江肉联厂这样的国营大厂,旗山肉联厂最缺的不是设备、资金和技术工人,也不是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而是精通生产业务的管理人员。
生产组织工作搞不好,搞一搞鱼丸虾丸还能凑活,想要大规模的搞火腿肠项目就是痴人说梦,临时培养都来不及。如果非要在生产中逐步锻炼基层管理人员,那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他们需要基层锻炼起来,精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熟悉整套车间管理的流程、准则,善于拿捏人际沟通,能够有效的组织生产和轮换,查找生产中不足的缺陷……这些其实根本也不是四五年就能培养的。
一个好的车间主任绝对抵得上半个厂长。
有几个返聘的老车间主任在肉联厂搞生产组织工作,杨少宗和杨建林才能腾出精力去抓其他的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将肉联厂的成绩在短时间抓上去。
考虑旗山肉联厂目前的总投入不过二十万元,日销售额能够达到了4817。3块钱绝对是令人惊讶的好成绩,哪怕只是一直维持在销售额上,肉联厂也能在一年之内收回所有投资。
回到公社,杨少宗就喜气洋洋的带着成绩单去书记办公室。
进了办公室,他就一眼看到徐保山书记正在和曾广福闲谈,两个人抽着烟,喝着茶,笑呵呵的谈着。
看到杨少宗,徐保山就笑道:“小杨啊,你回来的正好,曾老正在谈咱们肉联厂的事,他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
“真的?”
杨少宗笑呵呵的走过去,将今天上午刚统计出来的销售数据拿给徐保山过目,笑道:“书记,咱们今天卖出去七千四百多斤的海鲜牛肉丸,哪怕就是按照这个成绩计算,咱们一年之内也能收回投资成本啊!”
看到具体的数字,徐保山自然是更加高兴,除了大青湾事件,旗山公社近期的工作几乎是无所不顺,各方面都让他喜笑颜开,真心的为旗山未来的新局面而感到高兴。
“好啊!”
徐保山也是非常的喜悦,又道:“小杨,你要带着肉联厂的同志们继续加把劲啊,咱们可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小小的成绩就感到满足和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为咱们公社开创出一条新路子!”
杨少宗笑了笑,道:“书记,你放心!”
曾广福这才说道:“我说老徐书记啊,你就放心吧。我在肉联厂这个行业里干了三十多年,还真没有见过哪个厂能这么快就出成效的,想当年,我从部队转业到长江市参加长江肉联厂的组建工作,那时候啊,咱们光是前期建厂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建厂到生产又是一年。咱们再看看旗山肉联厂,这是什么效率啊,9月底刚投产,这么快就搞出了成绩,真是不简单啊。我老曾是说句真心话,旗山肉联厂现在是小,可在管理那是这个啊!”
说着这话,他就翘起大拇指,继续和徐保山夸赞道:“别说其他的国营肉联厂在管理上比不了,就连咱们长江肉联厂也不能比啊,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咱们旗山肉联厂要是这么经营下去,那真是前途无量啊,做什么项目都能赚大钱!”
一听这番话,徐保山就更加的高兴了,笑道:“确实是不容易。小杨啊,书记知道,这个厂子能有今天都是你和建林,还有咱们曾主任的功劳!”
曾广福笑呵呵的挺受夸赞,却道:“有一说一,老徐书记,最大的功臣还是咱们小杨,他给厂子制定的那些管理章程是真不错,实用,好用,我搞生产这么多年,那也是不得不服!你们旗山是真出了一个小杨能人,有他在公社里做事,公社以后的日子一定能红火的!”
徐保山愈发的高兴。
杨少宗倒是很平静,他心里明白,这里面确实是有他的功劳,可曾广福也必须这么说,因为他给曾广福的待遇不是一般的好。
他谦虚了两句就坐下来,正要和徐保山汇报后面的工作计划,曾广福也是老车间主任了,知道别人还有事情要商量,这就找了个借口起身告辞,先行走了。
等曾广福离开,徐保山就和杨少宗道:“少宗,肉联厂那边的事情也可以算是稍稍歇一歇了吧,管委会经济办的人都差不多到齐了,那边的工作也要展开,你这几天就不要急着去肉联厂,先将经济办的事情整理一下。”
杨少宗嗯了一声,说到这件事,他就想到沈一民已经成了经济办的副主任,他到现在还没有和沈一民会面,也没有正儿八经的谈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