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过去,三苗作乱。“天”命令消灭它。白天的景象在晚上出现,象血一样的雨下了三天,蛇爬进了祭庙,狗在大街上嗥叫,夏天里结冰,地裂泉涌,五谷不能正常生长,人人惶恐不安。高阳在玄宫接到了天的命令,要禹亲自征伐有苗。禹发出四次雷电。在禹的身旁,有人面鸟身的神,手中拿着象征权力的玉,在观察有苗的目标。终于,“苗师大乱”,天时也慢慢安静下来。)
这不是一次地震吗?这一次地震叫做“苗”。古书中又有舜与苗斗争的记载。
高阳发动了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从这篇文字看,苗是自然灾害的代称,高阳用巫术同自然灾害对抗。
读者知道,墨家是春秋时的著名学派。墨家活动的地区在宋,楚,今天的商丘一带。这是春秋时候的事情。早于春秋时,墨子学派来自哪里?文中说到了颛顼,禹,推测墨子学派起源于高阳巫祠。而颛顼是高阳的崇拜。这对于我们认识春秋学派极为珍贵,对于认识高阳,颛顼也同样珍贵。
伏羲的资料散见于古书记载,从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伏羲人分作洛河伏羲和淮阳伏羲两个分支。淮阳伏羲创造了高阳巫祠,向北的部分接受了颛顼崇拜,向南的部分汇合进了楚。楚辞,离骚的第一句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
东汉以后的宗教(道教),春秋时代的学派,史诗时代的巫祠,三者间存在着接续的关系。原始的巫祠一部分向学术转变,参加了战国时的社会斗争。又一部分走向宗教。
关于高阳巫祠,综合起来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星历的制定。第二件事树立了皇帝和颛顼两个崇拜。高阳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自我宣传,想不到皇帝(黄帝),颛顼这两个崇拜对后世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件事,它维系了古河道大小氏族的关系。据记载,夏,虞,楚都祭祀颛顼。证实了高阳巫祠的范围扩大到了夏,虞,楚的祖先氏族。
在中华史上,女娲,伏羲,禹,蚩尤,受到了后代几千年的拜祭,高阳巫祠的颛顼也受到了不少于千年的拜祭。这本身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高阳巫祠树立了颛顼崇拜。颛顼为何许?
史记:
“帝颛顼,高阳者……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戴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仪,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番(虫旁)木,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这一段是春秋时对高阳颛顼的颂词。高阳显然是个巫祠,而颛顼则是巫祠崇拜。静渊,疏通,是说巫祠的能量。任地,是对领地的管理。象天,就是天象,星历。制仪,是说巫术。教化,是说巫宣讲。莫不砥属,是说都在颛顼的属下。
政权是社会的基本形态,在今天,以政权的特征为社会分类。氏族政权(商),家族政权(周,诸侯),皇帝政权。在巫祠时代,巫祠是社会的基本形态。巫祠由专业巫主持,而不是由氏族首领主持。在巫祠时代,氏族的生产还在发育时期,生产氏族还很弱小,达不到组织社会的能力。在生产氏族组织社会(氏族政权)以前,巫祠便是实际的社会组织者。
巫祠的组织不同于今天意义宗教政权,巫祠以接受氏族的供养为主要特征,巫祠没有超出“代氏族祭祀(和占卜)的范围。到了巫祠时代的晚期,尧巫祠,舜巫祠,夏后启等等程度不同的显示了政权的萌芽(也许加进了后人的认识),没有达到政权的高度。贵族政权则是生产氏族自己的权力中心。在商的氏族政权中,巫祠已经从属于氏族首领。随着商贵族的衰落,周,各诸侯(商的依附氏族,方国)的生产氏族兴起。今天意义的政权建立起来。巫祠退出了政权。
巫祠代表了氏族的利益,为氏族服务。从文字的记载,显示了巫祠间发生了很激烈地斗争。呈现了复杂的关系。本文从巫祠关系的角度考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记载。从这些记载能够对颛顼更多的认识。
颛顼起源于渭河西,因为语言的原因,无法知道颛顼是什么意思,也找不到颛顼的事迹,从山海经的记载可以知道,颛顼的流传范围很大,随着古汉语地区的扩大,颛顼进入了古汉语地区。有趣的是,在关于颛顼的记载中,赫赫颛顼受到了攻击:
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之山。”(不周在渭河上游)。
关于共工,又有水薄空桑的神话。不周山在渭河昆仑,空桑在河北桑干河。在史诗时代,共工的神话大约象今天的“牛郎织女”,“孟姜女”一样的广泛流传。女娲补天,共工就怒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