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骨外科医生3人;普外科医师3人;高级护士4人。和我们组成搭档的是玉树州消防支队其中的7名成员,还有志愿者3人。
当天支起帐篷,配备好床位,急救设备。我们在消防队长冯清领导下,首先深入了学校所在地,这里的楼房已经有多一半坍塌,房子外面有几具被挖出的小学生的尸体,看得人阵阵心寒。
“还有生命迹象!”一名消防员手持探测仪,大声呼喊,“这边!有呼喊声!”
我们赶快跑过去,动用手里的工具,拼命抛开沉重的沙石。我推开赫连意,不希望他动手。与几名消防员一起,我们不管手中被划出多少血印,我们坚定信心,循着喊声的方位,全力以赴刨挖,一定会就出伤员。
当硕大的水泥板被搬开时,里面的场景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一名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他的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学生。而发出微弱呼喊声的,就是老师怀里的学生,他获救了,但这名老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看着老师那血迹斑斑的背,都不由自主停下了手,凝重地注视着眼前震撼的一幕,心中阵阵抽痛。
在学校废墟里,我们还扒出了同学们使用的桌椅,道具,还有散落的一本本教科书。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只希望争分夺秒找到这些道具的使用人。我们将被解救的学生送往救护车,将幸免于难的学生组织起来,派专人送往营救中心。
其中有名小学生,从远处跑过来,用他那脏兮兮的小手递给赫连意一杯水:“叔叔,您喝点水吧!”稚嫩纯真的声音,如一汪甘澧,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
赫连意接过水杯,又伸手捏了捏小男孩的脸蛋,微微笑着,温柔慈悲,轻轻说:“谢谢你!”
小男孩又跑回去,拎了水壶给医疗队的人们倒水。
赫连意伸出布满泥土的手,抹了抹脸上淌下的汗水,深沉地望着我,叹息着说:“正因为有了那位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这样的孩子得救。我们要用心记住这位伟大的老师,他…死得其所!”
我看着一脸惆怅的赫连意,忽然间回想起那年他义无反顾替我挡下的那刀。天灾人祸,人生何以活得如此艰辛,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袭击,更要面对人性的挑战。所幸在这苦苦挣扎中,还有人向我投以理解、感念的目光,让我在这凄寂惨烈的大地上还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暖意。
稍作休息,我们又转战到下一片居民区。这片平房已经被夷为平地,面目全非,搜救起来异常困难。而当时,天色已黑,消防战士以及医疗队员没有一个抱怨,也没有一个停止搜救。
忽然间,一声声凄厉的哭声传过来。我们立刻举起电筒跑过去,只见一个小女孩跪在废墟一隅,对着里面嚎啕大哭,并不停用她那双小手刨挖着面前的墙砖。见到我们到来,她转身跪在我们面前,抓着一名医生的裤腿央求:“求求你们救救我奶奶!”
由于黑暗,一部分医生纷纷举起手中的电筒照向小女孩指出的方位,而几名战士开始努力挖掘,终于在灰心丧心时见到了女孩奶奶的手臂。
“还活着!还活着!”赫连意跑过去摸了下奶奶的脉搏,“赶快救出来!”
他带头马上刨挖脚下的砖瓦,最终众人齐心合力,把女孩的奶奶营救了出来。但是奶奶的腿被压得变形,鲜血淋漓,人已陷入昏迷。
“马上送到医疗站!”赫连意大声呼喊,吩咐医务人员跟随,立刻手术。
当晚营救队在帐篷里连续做了8台手术,一直到凌晨两、三点,着实辛苦了骨外科医生。而重症监护帐篷里,赫连意指导医护救治危重症灾民。其中一名30岁的藏族小伙,骨折很严重,一度出现了呼吸衰竭,赫连意守在他身边,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另一名女伤员因骨折,出现了肺不张的症状,ICU医生正在全力救治,很有可能会实施手术。
正当赫连意组织医生们为藏族小伙子上临时呼吸机时,大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抖动。我惊慌失措地看向帐篷顶部悬挂的灯泡,看着它左右摇摆了足足有一分钟。等我从紧张中缓过神,赫连意又挪到其他伤员身边了,他完全不在乎随时发生的余震,这是怎样的定力,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脆弱的他!
忙到凌晨4点,同志们终于支撑不住,纷纷钻进睡袋中小憩。我赶忙拉过赫连意躲到视线不及的角落,取了湿毛巾给他擦脸。他不好意思地夺过我手中的毛巾,疲惫地说着:“我自己来吧!你赶快睡一会。”
躺进睡袋,我侧身抱住了他,心疼地看着他,他的脸色灰白,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