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又写信给当时的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说:“要改编,就要编好;如果编不好,就不要编。”
部长在给曲波的回电中表示“一定要抓一抓”。
有关领导确实抓了这件事。后来到曲波家中拜访的电视剧《桥隆飙》的导演,向曲波当面承诺:不用先前那个有违原著精神的本子,按照原著重新改编,力争使原著的主体思想及人物感情都得到很好体现。这正是曲波所要求的。为此,他帮助导演购买了五十本小说《桥隆飙》,以帮助剧组人员把握原著。
但是,后来曲波仍然大吃一惊:1985年9月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桥隆飙》大大损害了他的声誉,也损害了原著的声誉。连续剧不仅没有准确表现原著,而且严重违背了原著,还增加了一些虚假的情节和丑陋的场面,主人公桥隆飙在剧中竟搞起迷信。
热爱曲波及《林海雪原》的读者们,本来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这一次是深感失望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使用者与创作者(3)
更失望的当然还是曲波本人。他对电视剧剧本的批评意见没有被接受,他的作品的完整权及修改权受到侵害。
为此,曲波先后三次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郑重提出抗议。他要求中央电视台立即停播这个电视剧,该剧也不能在其它省市电视台播放。同时,他还要求对曲解原著的编剧及背弃诺言的导演等追究责任,作出处理。
他的抗议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得到了剧组寄来的九百元稿酬,至于著作的完整权、修改权问题,并没有谁对此承认侵权。
看来,非要上法庭去见面了。曲波感慨地说:“几次上书,大声疾呼,到头来问题得不到完满答复,事情没有了结;在保护著作权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谁知今后还会发生哪些侵权行为呢!”
曲波,你真是为此苦恼极了!
有些侵权问题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则由于使用单位的意志,甚至有更复杂的社会背景。
电影《彭大将军》著作权纠纷掀起轩然大波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郑重又一次被卷进纠纷的旋涡。
有人将这场纠纷与先前出现的《东陵大盗》、《西安事变》和《少将》这四部电影的著作权纠纷联系起来,指责郑重在这四部电影中都有侵权行为,并指出“这在当今中国电影界乃至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少见的。”于是,电影界又有人称之为“郑重现象”。
“郑重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但是有的同志把它看得简单,仅仅归咎于郑重本人的道德品质问题,甚至有人发表讽刺性的文章:《如此编剧》。似乎一切都是编剧的责任。
对此,郑重本人实在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
他拿着报纸找到陕西省版权处的同志,双手发抖,嘴唇打颤,情绪异常激动:“我都六十多岁了,竟受到这样的侮辱。”
仔细分析一下案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郑重其实是在“奉命侵权”。
当初,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看到由河北省承德文联副主席苏金星写的书《慈禧墓珍宝失窃案》,决定拍成电影,让作者苏金星本人改编成文学脚本。由苏金星编剧的系列电影《东陵大盗》第一、二集,各方反映较好,卖出五百多个拷贝。西影决定继续拍摄以后的三集,但认为剧本需要作较大修改,电影管理部门也希望通过改编增加爱国主义的内容。
在承德,苏金星紧紧张张地修改剧本。
在西安,西影厂组织了一个班子,同时对同一剧本进行修改。郑重加入了修改小组。
两个修改后的剧本都不理想。拍摄之前,导演李文东根据苏金星的本子和郑重等人的本子进行综合,直接写出了分镜头剧本。
不到一年,后三集拍完。
署名问题怎么办?西影厂自作主张,制作字幕:原著苏金星,改编:苏金星、斗兵、郑重。这样,苏金星成了改编者之一,而失去了他十分珍重的编剧身份。
审片时,苏金星从承德赶到北京表示抗议。随后,他又向版权管理部门提出申诉。
版权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认为西影厂的做法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当纠正,并确定了苏金星在《东陵大盗》一至五集中的编剧身份。
电影公映的时候,郑重的名字被去掉。
这对郑重来说,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参加了剧本的修改,名字被人拉下来不说,还惹了一身侵权的骚气。
这种事儿,叫谁都得窝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