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红无比,四通市外的百味街、外世街、锦绣街,那里的铺子有些甚至会开到年三十上午,有钱没钱总要过年。雅风街却人影稀疏,除了装裱的铺子偶尔能见到有人上门,书局、墨斋已经清淡了,博雅墨斋的铺子半掩着门,楼上王掌柜和仓吉儿在做最后的核算,桌上放着的一摞儿红封,本应该年底二十过后再发,但是今年仓吉儿要回安阳,所以博雅墨斋比往日提前了十日歇业。
“南池街的铺子你也看着些,这边就直接关了吧。”仓吉儿将红封推过去:“我今日便要启程,纸坊后日还有一批纸会出,结束以后也就直接歇了。”
王掌柜点头:“这些纸都是别家订好的,到时候我会盯着出货。”
“有事就往公主府递帖子,那边我打过招呼了。”
“是。”
王掌柜将雕花漆木的匣子盖上锁好递到仓吉儿手边:“让采买的东西都齐了,只是连续下了三场雪,渭水肯定上冻了,路上也不一定好走。”
仓吉儿低低的嗯了一声,天公不美,他本打算回去的路上弯道曲涧,但如果路上风雪难行就没有富裕的时间了。
“东西还是带着吧。”他仍然存了一分希望:“洛阳这边雪大,也许曲涧那边天气不会如此。”
、、、、、、、、、、、、、、、、、、、
只可惜曲涧今日也在下雪,这是入冬第三场雪,比前两场都大得多,没有风大片大片的雪花完整、晶莹、安静的飘洒着,才不过三四个时辰,地上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余敬惜用手中的线香点燃了鞭炮的引线,噼啪声中有炸飞的纸屑带着硫磺的烟雾,纸坊每次出纸都应该放一挂鞭来庆祝下,但是一般只有大的纸坊才会坚持这个传统,木姨脸上带着笑,对周围等着提货的掌柜拱手寒暄。
牛车、驴车、马车一小溜的排在纸坊门口,门房的谨婆婆带着八岁的孙女,瞅空将上下台阶被践踏融化的黑泥铲走,等院子里一辆车装完货拉走,忙招呼下一辆进去。
驾车来提货的都是大杂货商家的管事,这样的年根底下各种货源调配分发忙碌不堪,但余家纸坊却非得亲自走一趟,实在是因为这皱纸不够卖,如果派人去订肯定会被推托缺货,不得不上门找木管事拉拉交情。
余家纸坊添了五十个小工,这个季节日照不够晒白时日太长不适合产宣纸,所以余敬惜决定全力生产皱纸在年关底下火一把,木姨花了一个月时间,把第一批货在曲涧周边四城三十六镇布了个遍,果然没等木姨回家已经有人寻到了余家纸坊门上订货。
现在一批纸能出一千两百令,如果是白麻纸甚至是黑麻纸,这样的货量根本卖不掉,但皱纸却半点不愁,这一千两百令根本不够分,木姨上手的单子都接到明年六月去了。
但是余家纸坊已经吃不下更多订单,倒不是人手问题而是场地限制,余家纸坊现在的泡池和水锥捣槽就没有歇过工,除了实验的做了一池原木棉纸,其他时间全用在皱纸的生产上。
皱纸生产周期被压缩到极致,有了和华林纸坊师傅一起研究的高温杀菌法,如今仅需二十天就能出纸。而其中处理粗麻需要十七天,等开始打纸浆时新料就可以下池了,所以严格说来只需要十七天就能出一批纸。
余家纸坊到现在已经出了四批皱纸,除去人工、材料纯获利近四千两,这只是两个半月的收益,已经快赶上余家一年北宣的利润。但是余敬惜还在摸索新品的开发,如彩色的皱纸,如固有印花,如高档手巾纸还有湿纸巾。
皱纸技术总要传出去的,余家纸坊再努力也仅仅能覆盖曲涧周边的地方,让更远的更多的人使用上皱纸是余敬惜的愿望,这个愿望没有什么崇高的道理或是伟大的理想,却莫名的坚定和自然。就像她知道,总有一天会将原木棉纸的技术传出去一样,让更多孩子能看上书,能有纸习字。
“小姐,雪更大了,进去喝杯热茶吧。”屛儿撑起把油纸伞遮到她头上。
“雪这么大,你说虎妞她们会不会在路上耽搁?”
“再耽搁也能年前送到,曲涧和安阳的路还算好。”屛儿抖抖伞上的积雪:“进去吧,今儿个都二十六了,得了风寒可吃不得药。”
“这雪要停一停就好了。”余敬惜叹口气:“不然路上的人就辛苦。”
屛儿知道她虽然说着担心送年礼的虎妞,其实是担心从洛阳回来的仓家公子:“洛阳到安阳都是官道,就是下雪,路也不会太难走,而且说不定洛阳那边没这么大雪呢。”
余敬惜皱眉摇头,洛阳在更北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