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着什么,应该怎样去操作。
及至2007年年初,张志勇对媒体明确地指出了公司对国际化不断深入的认识:〃如果连本土市场都赢不了对手,到国外结局会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张志勇说,李宁公司要想真正走出去,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财务状况一定要更好,〃这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只有先成为区域性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
2007年年底,张志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就是世界,本土市场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至此,李宁公司方一步步落实了自己国际化的过程和方向,终于从〃六喜〃走向了〃七喜〃。
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也许有弯路,但积极探索给予公司的回报是:业务没有停止增长,反而更好了。市场对于〃李宁〃已有的成绩给予了肯定:2006年年底,来自资本市场的好消息是,包括里昂证券、荷兰银行和美林证券等在内的国际投行几乎同时给予李宁公司〃买进〃评级。
实际上,国际化的学习道路如此漫长而复杂,中国企业面对陡峭的〃学习曲线〃,它们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注定是艰难的。
而那些最有可能走向世界的企业,也最可能在这些艰难的先行者中出现。
时尚化的努力 国际化的市场就是中国市场。在这个市场,〃李宁〃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消费者: 他们使用MSN、QQ等即时通信工具,观看You Tube、土豆网,用Google Earth查找地图和饭统网订餐。他们可能是韩寒或者郭敬明的粉丝,或者为点击率已超过1亿5千万的演员徐静蕾的博客贡献点击率,他们对NBA明星如数家珍,他们在互联网上和欧美的〃球鞋怪人〃一起讨论自己收藏的球鞋。他们有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的青春。
他们被称为〃Y一代〃,他们包括从1982年到2000年出生的人群。他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生活在褒奖和溺爱中,而且始终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直到长大成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卓尔不凡。他们知道自己独一无二,而且他们需要独一无二的风格…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也希望产品包装帮助他们做到。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30节: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9)
〃李宁〃发现,在品牌国际化的同时,需要迎合这些已经逐步国际化的新兴消费者的需要。时尚,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元素。
此时,阿迪达斯已于2001年推出了又一个品牌,〃Y…3〃,专门走运动时尚品牌的路子。耐克则早已不断推出〃酷产品〃。在体育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时尚元素是国际体育用品行业的一股潮流。《十字路口的李宁》一文介绍,〃2000年,耐克率先在业界强调:体育用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在运动中不受伤害的专业需求,也应成为大众时尚休闲之选。于是,当其他公司为区分体育和时尚之间的传统界限而劳神时,耐克已把篮球鞋变为人们在赛场外展现时尚潮流的方式,后来又将足球鞋变成了足球迷的时尚装备。现在,它更通过把高端体育装备中的技术和设计融入高档时装,构筑广泛的潜在顾客群。整个体育行业的游戏规则开始改变。〃 〃李宁〃产品也到了需要变化的时候。
〃以前因为害怕影响市场销售,〃李宁〃的设计师不敢轻易改变设计风格,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之更符合一般大众的审美标准,因为那些设计风格朴素、缺乏变化的产品正是〃李宁〃长期以来的市场根基…最多的时候,一个背包设计师可以一个月设计一百多款产品。〃 〃但事实上,市场的口味早已发生变化,一些经销商已开始抱怨〃李宁〃的设计没有概念产品而流于平庸。结果便是一线市场的消费者开始叛逃〃。
这正是张志勇的心头之患。在2006年年初的公司内部年会上,张志勇坦承,李宁公司的设计短板依然突出,在产品开发、市场整合方面太粗糙,不够精致。
时尚驱动战略的重要性开始提上李宁公司的议事日程。在张志勇看来,这将是这个行业在未来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机会。而专业和时尚并不矛盾:做专业对塑造品牌更重要;做时尚是让所有消费者选择体育品牌,是获得生意的一个条件。
〃李宁〃开始了转变。而这次对大众口味的迎合和引导,注定是艰难的。
困难在于,学习时尚概念并不难,但要把各种设计风格统一,形成李宁品牌的特质,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