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T谟突�ㄒ档难�肮�讨校�乱莘墒Υ佑嵩平桌鲜Γ�崂鲜�嵋涤谇八樟�奥砜宋髂�蛴突�盗钒唷保�芄�砺匏刮幕�纳羁逃跋欤�诨婊�导�突婊�砺凵隙季哂泻苌畹墓Φ住T诟街校�瞎饫鲜Ω�顺乱莘苫婊��。�诖笱Р坑嵩平桌鲜Ω�顺乱莘捎突�Φ住�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过去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状况有所改观,但陈逸飞家的经济情况仍然十分困难。母亲没有工作,全家只能等着父亲那点工资,而陈逸飞和弟弟学的都是特别花钱的绘画,继外祖母也生活在这个家里,买米买菜都得节俭。陈逸飞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下坚持自己的学业的。
陈逸飞的大学时代,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素素曾经问陈逸飞,“你觉得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陈逸飞回答很明确,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俄罗斯文化。“不只是我一个人,也许可以说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都曾深受俄罗斯文化的熏陶。60年代的我,偏爱托尔斯泰的小说,常把帕乌托夫斯基的散文集《金蔷薇》带在身边,从未错过参观俄罗斯画家作品的机会,至今,科内流巴巴仍是我极度尊崇的画家。”(素素:《文化贵族——陈逸飞》,《新现代画报》1997年6月号)陈逸飞认为与他年龄相仿的人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深刻影响。陈逸飞偏爱俄罗斯的小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俄罗斯画家的画展,他一定会想办法去参观。陈逸飞喜爱俄罗斯文化,除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还因为他大学时代的油画老师俞云阶先生曾留学前苏联,深得俄罗斯文化的营养,陈逸飞也受到他老师的影响。陈逸飞偏爱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经常把帕乌托夫斯基的散文集《金蔷薇》带在身边,不知读了多少遍,他常常被这些作家的作品感动。60年代陈逸飞有机会参观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展和罗马尼亚画家的作品展,他特别喜欢19世纪末俄国画家列维坦、列宾、赛洛夫、苏里柯夫、伏鲁比尔和20世纪罗马尼亚画家科内流巴巴,花了许多时间学习和临摹这些画家的大量绘画作品。列宾的油画《伊凡雷帝和被他杀死的儿子》,曾让陈逸飞深深感动,他认为列宾油画功底深厚,值得自己认真学习。看完前苏联电影《画家苏里柯夫》,陈逸飞认为,苏里柯夫就是自己的榜样,他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杰出的画家。
第三章 上海美专求学路(3)
在学习俄罗斯文化的同时,陈逸飞对诗画同宗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开始钻研唐诗宋词,他认为唐诗宋词意境深远,言简意赅。陈逸飞特别喜欢李清照,尤其钟爱她的那些长短句,后来他的好几幅画的意境都出自李清照的词。我们从陈逸飞的散文随感中也能看到他的古典文学的功底,一看就知道他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1964年,陈逸飞在这前后有机会看到一些前苏联的电影和波兰的电影,他随即把电影里的内容和画面当作自己练习绘画的内容。陈逸飞跟伙伴们玩摔跤的游戏,把右小腿弄骨折了,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家卧床养伤。陈逸飞想,一边养伤还可以画点画。画什么呢,他想起自己看过的那些前苏联电影和波兰电影的画面,于是凭着自己的记忆把电影内容画成一本又一本彩色的画页。这段时间的记忆绘画,还真给他后来的色彩使用和图案构思添加了功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上海时期的绘画(1)
(1965年7月—1980年8月)
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陈逸飞自己习惯于把1966年至1976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并称这个阶段为“走钢丝般”的创作阶段。这个历史阶段,确实是像走钢丝。
这个阶段正是“文革”前后。余秋雨把“文革”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文化大革命,现在一般人总是粗粗地说是‘十年浩劫’,其实按我的实际感受,应分成几个阶段,供今后的‘文革’史家参考。‘文革’的酝酿期大概两年,正式起步期是一九六五年,标志是‘走资派’这个概念的确立以及姚文元开始批判吴晗;爆发期是一九六六年五月至六月,标志显而易见;一九七一年是它的逻辑终点,标志是林彪事件;一九七六年是它的历史终点,标志是毛泽东主席去世和‘四人帮’的倒台;一九七八年是它的思想终点,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余秋雨:《借我一生》,第236…237页)陈逸飞这个阶段的创作正是在这前后。
把1977年至1980年放到第一个创作阶段来叙述,是因为这几年的创作是前些年创作的一种继续,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