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克罗地亚与境内塞族的战争
据克罗地亚共和国1991年的统计,其共和国境内人口中,克罗地亚族为370万人,占77�9%;塞尔维亚族为58万人,占12�2%;穆斯林族和“南斯拉夫人”占3%~5%,其他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等少数民族。共和国境内塞族人聚居的地区称“克拉伊纳”,约占克罗地亚全国面积的1/3。
塞族人是在16~17世纪从塞尔维亚移居到克罗地亚“军屯区”的边民,帮助当时占领克罗地亚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镇守边疆,以防止奥斯曼帝国军队西进。久而久之,这些塞族戍边人员便定居在克罗地亚的广大地区,并形成了塞族的宗教和文化社团,保留了塞族的语言和民族属性。本来,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同属南部斯拉夫人,语言基本相同,只是使用不同的书写字母,信仰不同的宗教。然而在历史上,大克罗地亚和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产生碰撞,两族结下了世代恩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克罗地亚独立国”统治时曾发生大规模屠杀塞族人的悲剧。
1990年7~8月份,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居民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与新成立的克罗地亚反对派政府严重对立,并决定就自治问题在塞族居住区进行全民公决。克罗地亚当局不能容忍这种分裂主义活动,宣布将用“法制国家的一切手段阻止全民公决”。8月17日,塞族人夺取克罗地亚警察部队的武器,在交通路口设置障碍,同克罗地亚共和国“特种部队”发生局部冲突。
1991年3月初,“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自治区”在克罗地亚宣告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克宁市,塞族的这一行动旨在从克罗地亚“分离”出去。3月3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为克拉伊纳地区出现的事态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为平息冲突,于4月底占领克拉伊纳地区。6月,克罗地亚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后,克罗地亚境内3个塞族自治区于同年12月宣布成立“塞尔维亚族克拉伊纳共和国”,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随后便开始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合作,拟同波黑共和国境内新成立的“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合并,或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实现“统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8)
1991年9月7日,在欧洲共同体、美国和苏联的倡议和主持下,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海牙举行(通称为“和平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的宣言》,强调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斯拉夫危机。但是,克罗地亚境内克塞两族的矛盾并未因此缓解,相反,武装冲突在不断升级。在随后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双方战死、失踪者达12万人,伤2万多人,50万人沦为难民。在这期间,驻扎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奉命出面干预,力图将冲突双方隔开。但不久,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对抗,企图迫使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撤离克罗地亚。到1991年底,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已公开站在塞族一边防止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地方防御部队进攻塞族控制区。于是,克罗地亚境内的武装冲突变成了以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为一方和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与塞族武装为另一方的战争。而且,战场的形势对克罗地亚共和国日益不利,它面临丧失独立的危险。
在这种形势下,联合国秘书长派出特使、美国前国务卿万斯进行调停,促使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塞尔维亚族和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三方的领导人于1991年11月23日在日内瓦达成停火协议,其中规定:克罗地亚共和国地方防御部队立即解除对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兵营的封锁;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立即撤离克罗地亚当局的控制区;冲突双方同意由联合国尽快向南斯拉夫派遣维和部队,进驻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郝时远主编《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中的民族危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第52页。持续数月的克罗地亚共和国领土上的战争基本停息。12月8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签署从克罗地亚撤军协议。
在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斡旋下,克罗地亚境内冲突双方又于1992年1月2日在萨拉热窝签订停火协议,接受万斯提出的“和平计划”,同意将塞族聚居区宣布为“联合国保护区”(简称“联保区”),派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万斯计划”。
然而,克罗地亚当局和塞族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未因签署停火协议而消除,双方对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克罗地亚当局希望借助联合国维和部队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