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他不爱我,也不可以去爱别人。
分裂人格者以为自己的害怕付出是源于不喜欢与人交往,其实不然。与生俱来的爱人的渴望在不断压抑中堵塞了,扩大了恐惧,以至于他想象伴侣应该任凭他摆布,还要放弃自我,被他消耗殆尽。他认为伴侣应该对他的“魔力”而着迷,热情稍有消退他就更加恐惧。我们根据这些就会明白分裂人格者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止,尤其是感受到伴侣巨大无比的魅力时,魅力瞬间变成一种威胁,因为他受到牵制,于是爱转成恨;他不知道伴侣的致命吸引力是他投射过去的。
分裂人格者不太敢尝试长远的关系,比较倾向于短而浓烈、时好时坏的关系。婚姻对他而言,涵盖了所有的不完善,难怪他一旦不满意,理所当然要离婚。他认为长期的关系中免不了有背叛对方的时候,坚持自己拥有自由,理论多于实际,但他无意给予伴侣和他一样的自由。通常他是婚姻理论家、改革家,至少他勇于挑战习俗与传统,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思过日子。说起来,他比任何人都诚实,并且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有的时候他也愿意拥有长时间的关系,只是被法律给吓退了,所以就经营类似婚姻的关系,而不愿结婚。
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不好,或者对母亲非常失望的分裂人格者,会喜欢与年纪较大、比较有母性的女性交往,童年时渴望但得不到的,可以在女友身上获得补偿。这样的女性有时能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要求又不多,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她完全理解他,他无法给予的东西她也不强求,他鲜少如此轻松,因而紧紧系住他的心。只有早年受创很深的人才会产生对妇女强烈的恨意,女士当前常有复仇的冲动。分裂人格者早年的生活让他不信任女性,觉得女性很危险,所以倾向于喜欢同性,或者找一个有男儿气息的女伴,或对他而言“完全不同”的女伴,譬如说柔媚非常的女人。这样的关系有若手足、同学,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上,而非源于异性的性吸引力。所有的关系中最难的是保持持续的亲密,夫妻当然要分房而睡,另一半如果不希望激起他抗拒或保持距离的话,势必得接受他的规定。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的人最难培养爱人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独立若受到胁迫,对什么都异常敏感;他的情感表达十分稀薄,如果伴侣对他的爱不那么强烈,同时又给他一个家以及安全感,他会感激涕零。愿意了解他的人,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只不过他不善于表露也不一定会承认。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谁打破我的距离,我就恨死了他。”
下面的章节中要谈侵略性,侵略性是最常用来表示恨的语言,又可以清楚地描绘出与恨不同的现象,这里的侵略并非恨的意思。害怕与侵略性密不可分,厌恶与恐惧会引爆侵略性,小孩会用“不喜欢”来表示心中害怕。当我们还小,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克服恐惧的能力,只能无助地屈服在厌恶和害怕之中。童年的经验如挨饿、受冻、疼痛;生活规律以及生活空间遭到侵扰;感觉器官负荷超重,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我的存在遭受太多破坏和干预;寂寞……这一切会使孩子极度绝望。在这个时期,害怕是最强烈的不快之感,每一个孩童碰到这种情况时,常分不清恐惧和愤怒的区别,因厌恶及害怕而产生的情绪,一触而发展为愤怒或火大。
一个小孩要用什么克服恐惧,抵消心中的不快呢?一开始是无助的恼怒,大吼大叫,脚踢来踢去,乱打一通,诉诸机械式的宣泄和爆发。幼童的意识里还没有你、我的分别,表达愤怒时也就没有特定的对象,只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讨厌所处的境况,抗议自己的身体受到侵犯。幼儿通常自然而然地表现他的愤怒,出人意料,不加控制,没有特定针对的人,因此显得毫不留情,事后也不会感到歉疚;会感到内疚时就跟“人”有关系了。
儿童的愤怒强烈无比,因为他彷徨无助,觉得受到胁迫,存在受到莫大的危害。他感受到愤怒与恼火,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小孩会“非常火大”或“非常害怕”,他迫切需要发泄一番。他会反射般缩回自己的壳中,抵拒整个世界。前文提到的两种行为是所有生命体不加修饰的表达恐惧和愤怒的模式:向内逃避、退缩、死寂;或者,向外逃避、发脾气、攻击别人。
目的一:宣泄
分裂人格者若始终没有交到朋友,无从体验被爱护、保护的感觉,只觉得被排挤、受威胁,就会困在似假还真的攻击与危险之中。这样的反应仍然属于初始的感官所有:当他消减过重的负荷,亦即宣泄心中恐惧时,态度粗暴冷酷,一如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