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交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一战术上的举动奠定了李宁公司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导地位。但是很遗憾,李宁公司并没有在这个时候通过战术上的成功,聚焦自己的资源,导入并且确立向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专业化战略定位。不过,今天看来,在1995年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整体的集群环境以及整体的管理能力,决定了李宁公司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环境,从战术动作中提出发展战略。本来李宁公司也许可以像今天的联想、TCL等国内知名公司一样,成长为中国的一个知名大型公司。但战略的失误,使得李宁公司之后并没有取得飞跃性的发展。〃机会战略〃仍旧主导着李宁公司的发展。
实际上,企业的发展过程,就如同计算机的长期高效运作会积累更多系统碎片,让计算机变得反应渐渐迟缓一样,在企业正常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还在暗处,假如市场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李宁公司会继续快速发展下去。但是〃假如〃永远不会出现在企业家的词典里。现在,好日子已经过去,躲在暗处的问题都跳出来了。
不过,万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坏透。总有些情况还稍微令人欣慰:1995年耐克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面开业,声势浩大,上百人天不亮就开始在它位于上海的店面前排队。但是此后,它却没有了声息。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错误判断,推出低价产品,耐克这个全球第一还暂时对〃李宁〃这个全国第一构不成威胁。同样,阿迪达斯,这个10年后会超过〃李宁〃在中国的销售额的企业,在1996年甚至还无暇顾及中国市场,1993年,濒临破产边缘的阿迪达斯刚刚被两个商人各自出资1万美元,连同它高达4亿美元的债务一起买下,直到1998年,公司才重新恢复元气,销售额达到59亿美元,并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1999年,当〃李宁〃在中国达到7亿元的销售额时,耐克在中国只有3亿元,阿迪达斯只有1亿元。正是因为这两个日后的强大对手还没有足够精力和经验涉足中国市场,〃李宁〃得到了宝贵的修复机会和时间。
如果事情发生在10年后市场竞争白热化之时,情况则会大相径庭:企业犯下的一点小错误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甚至足以断送了企业的性命。所以,探索者总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是市场对杀出荆棘的先行者的嘉奖。
虹←桥←书←吧←。←
第13节:第五章 二次创业(1)
第五章 二次创业
张志勇上任 以前,一家公司里总会有这样的人物:小里小气、目光短浅、板着面孔、恪尽职守、已到中年、一身灰色西装打扮、具有深厚的分析才能,但是,缺乏魅力。他们之所以没有和工程师一样被喜欢打趣的同事叫做〃呆头鹅〃,完全是因为他们还管着这些同事的钱。
这种人,就是会计师。
然而,这一次,在李宁公司,一位有点不一样的会计师就要出现了。不过,最初,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就是张志勇,中央财经大学毕业,1992年加入李宁公司担任出纳,2001年担任总经理,2004年担任公司CEO至今。
作为李宁公司历史上的第14位员工,张志勇进入李宁公司时,由于公司缺少人手,他时常扮演多重角色,促销员、搬运工…… 根据《背影李宁》的报道,作为为数不多的到北京来闯荡的上海人,张志勇是为了北京的女友、现在的太太。而之所以到了李宁公司,〃一是因为他喜欢体育,当时体育用品公司也就是李宁最好〃,另外,当他拿着简历到李宁公司北京办事处应聘时,这家公司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不需要本地户口。
来到李宁公司之后,张志勇最初做财务出纳,顶头上司就是陈义红。后来张志勇升为财务部经理,开始参与公司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制定,表现出了严谨务实的态度。到2001年,张志勇已经是李宁公司的财务总监了。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做财务,除了财务分析报告,他还提交涉及运营的管理报告,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陈义红很赏识这个部下。当他成为财务总监后,公司同时将储运部、子公司、管理部划归财务总监分管,着意于培养更为全面的优秀管理人才。
2001年,当陈义红需要接班人的时候,他向李宁推荐了张志勇。
2001年,陈义红从公司总经理任上离职,转任法人代表之后,已经担任助手半年的张志勇顺利地成为李宁公司的新总经理。至此,李宁品牌建设的重任就落在了张志勇肩上。
张志勇在李宁公司经历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产品积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