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也都需要和平。渴望战争、不要和平的,仅仅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某些依靠侵略发财的垄断资本集团。”①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之战,是中、朝两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正义战争。双方激战之最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围绕战略要地上甘岭的著名阵地战。当时,敌我实力悬殊,美军以20万之众和大批新型武器投入战斗,我军只有4万兵力;投入主阵地上甘岭的最高峰五圣岭,也仅用了9个连队。当8连指战员继7连完成坚守上甘岭任务之后,凭借坚固的地下坑道(这是我军用了整整一个师的兵力构筑的庞大坚固的阵地——注)与敌人拼搏了43天,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敌人无数次冲锋、无数次狂轰滥炸和大炮的轰击。几千架次飞机的滥炸和几千门大炮的轰击,把我军阵地的土打松了一米多深!疯狂的敌人还向我坑道施放毒气,妄图把我志愿军指战员毒死。当年,随我人民志愿军24军70炮兵师入朝参加五圣岭保卫战的二炮手兼一炮手张荣和不仅持续战斗了189天,而且奇迹般的留下了120篇珍贵的战地日记②。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式的战斗英雄。通讯员杨得才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堵住敌人碉堡口射出的弹雨,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连长!”
取得了浴血奋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祖国和朝鲜人民的独立、自由、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战争结束后,美军唉叹:“这是伤心的战役!”而我们自豪地再次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民军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主宰;中、朝两国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注释:①详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文。
②详见2001年8月2日《文汇报》
四、火攻篇(1)
本篇论述了五种火攻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这也是孙武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九,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讲解:
本篇讲述的是战场上常见的五种火攻方法和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主战人的大忌: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和冲动而轻率地兴兵动武,将帅不可以凭一时的怨恨而与敌人交战。必须在符合国家利益和需要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兴兵###,否则,就要停战或避战的慎战思想,也可解释这是一篇战争论的结束语。
“火攻”,即以放火攻击敌人。孙武讲的火攻,实质上讲的是以“火”助“攻”,形式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粮道。进行火攻必须具备天时,放火要看天时,即看日子。要在气候干燥不起顺风的日子,否则说不准会引火烧身。古天文学家认为,月亮运行到二十八宿中的“箕”、“壁”、“翼”、“轸”四星宿的位置,是多风的日子,宜用火攻。“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就是这个意思。火攻往往是粉碎性的进攻,对敌人造成的破坏很大。
一旦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策应,内外夹击,否则敌人把火扑灭,火攻计划也就不可能实现了。火已烧起而敌营仍无什么动静,要慎重等待,耐心观察,不可贸然发起进攻;即使火已烧得很旺,只要敌人仍保持冷静,就不能贸然出动。一定要等明确断定可以进兵时才行动。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如果从敌营外面放火,就不必等待敌人的反应;用火攻,不是每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