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明正确。退一步说,即使领导者能做到永远正确,不犯任何错误,但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领导者做决策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领导者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精神和体力的付出也越来越透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实际上只用过三次(第一次是给赵云三个锦囊,护送刘备过江成亲,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二次北伐时给姜维、廖化一个锦囊,大败魏兵;第三次是给了杨仪一个锦囊,斩了叛将魏延),但锦囊式管理却贯穿了其一生,军政大事,全盘操纵。从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英年早逝五丈原,是过劳而死。而一旦领导者判断失误,就会全盘皆输。就象程灵素那样,一切都在她算计之中,可偏偏疏忽了师姐薛鹊的使诈,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诸葛亮和程灵素的死因尽管并不相同,但背后都有“锦囊式管理”的影子在作祟。
而且,采用锦囊式管理的领导者的表现越好,下属对其的依赖性就越强,一旦情况紧急,需要下属自己做决定,就往往因疏于历练而犯下大错。这种历练少了,也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诸葛亮死后,蜀汉人才匮乏。“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得就是这种状况。还有一种情况是,下属对领导者的能力过分信任会造成一种错觉。比如,胡斐上次没有遵守约法三章,却只是有惊无险。这固然让他对程灵素的能力产生了信任。但他可能也有理由相信,在用毒方面,没有程灵素摆不平的事情,从而得出哪怕再次违背约法三章也没有关系的错误判断。这显然是相当危险的。
锦囊式管理也很容易造就盲从的下属。现代的组织提倡的是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的是有着自己正确判断力的员工。胡斐就是这样一个不盲从的人,他有自己的主见。尽管他的主见让程灵素陪上了性命,但我们还是提倡组织中多一些像胡斐这样的会根据情势的变化而作出自己判断的成员。而组织的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放弃锦囊式的管理,和下属保持沟通,提供和任务相关的足够信息,特别是要着力培养训练下属独立自主、作出正确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吉思汗为什么留不住郭靖?(1)
一个人愿不愿意长久地为一个组织效力,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决定。
第一,组织是不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个欣欣向荣的组织,置身其中,个人的发展当然也是“水涨船高”了。反过来,如果一个组织前景黯淡,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维持,朝不保夕,即将分崩离析,怎么还可能留住人心呢?所谓“树倒猢狲散”,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组织是不是拥有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具备卓越领导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带领组织成长壮大。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死心塌地地为组织效力。
第三,与团队成员的关系是否融洽?这种关系包含上司、平级同僚、下级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关系不够融洽,或者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不够融洽,都可能让人心生去意。
第四,个人是否在组织中拥有施展才能的平台?这一点十分重要,即便前面三条都非常不错,如果个人没有合适的岗位,那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组织飞速发展,同事们奋勇争先,建功立业。那不是一般的无奈,没有人甘于只当一个旁观者。更何况,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呢。
接下来,我们对照这四个因素,来一一分析郭靖所处的状况。
郭靖自幼随母亲来到蒙古草原,亲眼看着铁木真的部落由小变大,由弱转强,逐渐统一了蒙古,而且对强敌……金朝和宋朝也逐渐占据了战略优势。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组织,显然拥有美好的远景。这种发展的趋势,即便是战略感觉不很敏锐的人,也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来。事实的发展也正是如此,蒙古最终灭金吞宋,成就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所以,郭靖所处的组织,可以说是任何人梦寐以求的处在上行通道的组织。
组织的领导者铁木真从底层起步,历尽千难,聚拢人才,日趋强大,成为万众归心的成吉思汗。在这个过程中,铁木真过人的领导天赋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试举一例。
哲别本是敌对部落的一员猛将。在双方激战中,曾射杀多名成吉思汗的部属,甚至连成吉思汗本人也被射中颈部,差点成为哲别箭下之鬼。成吉思汗的部下恨不得将哲别碎尸万段。但成吉思汗精通激励之道,以博大的胸怀收服了哲别。后来,哲别屡立战功,成为成吉思汗部下独当一面的万夫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