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页)
俗家领袖人物,向僧尼传达朕之旨意时,不可断章取义。”
“臣明白。”
李世民又转向群臣道:“朕崇尚儒、佛、道之经义,非是朕一意孤行,因为这些经义历经多年实践,其对治理国家有补益所致。
至于一些妖人胡撰经义,乃至迷惑民众想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那是严加禁止的。
戴卿,今后遇到这等人物,你不可手软。”
苏世长领人围攻戴胄之事,经过李世民这番在朝堂上排解,使众人明白了奉行“宽法慎刑”的真正含义。
此后,再也无人对大理寺的作为说三道四。
到了这年秋末,各州按例判断人案,将决死刑者报往大理寺复验。
往年,这些待决人犯须由狱卒押解,将他们送往大理寺交割。
今年,各州不约而同不再派狱卒押解,而是给付犯人路费,让他们独自上路到京城中集合。
十天之内,这些人犯陆续到了京中,然后入大理寺验明正身。
戴胄、孙伏伽拿着各州经驿传而来的人犯名单,逐个对照,二十七名人犯,果然豪爽不差。
孙伏伽大为感动,叹道:“作为死囚犯,明知入京领死,依旧按时来到,无一逃亡,此例自古至今,从未有之啊。”
戴胄点头道:“不错,这些死囚犯按时入京,非是畏惧法律,其实是皇上多年教化的结果啊。
伏伽,我们要把这件事儿立刻奏闻皇上。”
李世民得知这二十七名死囚犯无人押解,路上无一逃亡,按时入京,心中欢喜,在殿内绕室踱步,既而唤人去传房玄龄、长孙无忌、温彦博、魏征、王?、萧礒、陈叔达、戴胄入宫。
众人到来后,李世民开口道:“朕刚才读了大理寺的上疏,其中说各州报来的二十七名死囚犯无人押解,自行来京,无一逃亡。
朕心内喜欢,想将这二十七名人犯尽数赦免其罪。
你们以为如何?”
群臣相对而视,觉得此举匪夷所思。
戴胄赞成赦免,奏道:“臣以为此举可行。
教化与法律相较,教化为本,法律为末,教化深入人心,人们不妄生恶心,遂致恶行绝迹,这才是我们盼望的结果。”
魏征奏道:“赦免罪人为陛下之特权,可以偶尔为之,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教化固然重要,但不能包医百病。
法律不可荒弛,毕竟,人之犯罪永远不会绝迹。”
李世民见其他人没有说话,遂断然道:“此事就这样定下了。
戴卿,你可组织这二十七名人犯手执朕之赦罪旨意,让他们逐州巡行,晓谕大众。”
因为有了这道赦免诏令,是岁,全国无一人断死。
到了这年底,苏世长和戴胄先后身亡。
苏世长被授为巴州刺史,他将家小留在京城,只身去巴州赴任。
这位老先生入了巴州,见这里山水秀美,不愿骑马,就觅了一小舟溯水而行。
行至半途,忽然一阵狂风袭来,将小舟掀翻,苏世长不会水,竟然溺水身亡。
一位聪明有趣的人物就此撒手西归,可见天有不测风云,人不能知道自己死于何处。
消息传入京城,君臣为之皆悲。
戴胄身亡却与杜如晦有些相似。
戴胄家贫,多年来身体受亏不少。
还在李渊为皇帝之时,他理政不知疲倦,往往通宵达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唐皇动怒斥佞臣 戴胄辞世留英名(11)
到了李世民即位,他深感遇到旷世明君,署理公事更是勤勉。
这样日积一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日食渐少,夜不能寐,身子一日弱过一日。
到了这年冬天,一日偶受风寒,即咳嗽不已,浑身疼痛,渐渐全身发热。
身体这样虚弱,他依旧不上心,仍然强撑着身子到衙中理事。
这天晚上他很晚才回宅中,说了一声不想吃饭,就自顾自躺在榻上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家人见他沉睡不醒就去叫他,触手处觉得他身体冰凉,原来其夜间不知何时已死。
霎时,其宅中哀声大作。
是日朝会上,李世民见班中未见戴胄的身影,问值日侍中戴胄是否告假了?值日侍中回答并未告假。
李世民心中还疑惑道,戴胄素来恪守制度,他今日不告假又不上朝定是有非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