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页)
自贞观初年开始,朕导人谏诤,终于形成今日广开言路之局面,朕心甚慰。
苏卿,朕希望你保持如此精神,见到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直接说出来。”
苏世长答道:“请陛下放心,臣这等脾气,至死难改,只要不招烦就好。”
李世民点点头,将戴胄唤了出来,说道:“戴卿,苏卿他们参你,非是对你个人有意见,实因他们不忘国之大体,你明白此节吗?”
“臣明白。”
戴胄躬身答道。
“知道就好。
苏卿,戴卿在这件事儿上没有做错,他确实秉承了朕的旨意。
现在使用的还是《武德律》,其中条目不免苛刻,朕嘱玄龄、无忌他们要以‘宽法慎刑’的原则成就新律。
现在新律未成,戴卿的所作所为与《武德律》相较,肯定要宽宏许多,这怪不了大理寺。”
苏世长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思,臣等无话可说。”
“你们无话可说,朕今日却有话可说。
你们所争执的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其中蕴藏有很深的意思。
大家回忆一下,贞观初年我们曾定下‘抚民以静,惟重教化’之国策,这些年我们做得怎样?魏卿,你是当初的首倡者,可由你来回答。”
魏征出班道:“陛下当时定下‘抚民以静’之国策,并辅以已故杜仆射所提四条措施:曰去奢省费,曰轻徭薄赋,曰选用廉吏,曰使民衣食有余。
该国策即是以农为本,兴农为要。
经历了这数年时间,已经收到很好的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至于‘惟重教化’,陛下接受秦朝及前隋使用苛政严律之教训,不以霸道治人,而教化施于民心,使民风淳朴、政治清明,像以‘宽法慎刑’来处置犯人,即是施以教化的一条途径。
不过,教化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时间内是看不出端倪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陛下,臣这样说,不知对不对?”
“很好。”
李世民眼中含有笑意,欣慰地说:“魏卿向来以挑剔闻名,朕的这项国策施行至今,得到魏卿的肯定,其实不易。
不错,戴卿秉承‘宽法慎刑’的旨意,的确是教化于民的一条措施。
苏卿,这件事儿今后不用再提,戴卿做得不错。”
李世民的话语不多,然一锤定音,苏世长不敢再多说,只好躬身退回班中。
李世民环视群臣,一字一顿说道:“本来苏卿所奏是一件小事,然朕细细想来,觉得其中大有深意。
‘惟重教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君臣以及百姓共同努力,方能见到成效。
朕初登太子之位,即罢傅奕灭佛之奏。
按说傅奕灭佛之初衷并不为错,当时天下人丁不旺,亟须兴旺农事,将僧尼放归本土务农,对农事定有小补,这是不言而喻的。
然果真这样做了,其实是得小利而失大节。
儒、佛、道之经义,深入人们心中日久,若简单禁止,必生祸乱。
朕这些日子大致想了想这些经义的要理所在,愈觉其经义博大精深。
像儒家尊崇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道家追求一种‘清净无为’之境界,释家弘扬与人为善之思想,这些经义皆是施以教化之有力手段。
朕即位以来,对这些经义不加抑止,让其散入人心即可,盖为此也。
朕施政以来,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即靠朕一人之力难以成事,是众卿倾力辅佐,上下同心,方有了今日的局面。
国家若仅以严刑苛法来规范百姓,即是让百姓被动地接受国法,不是让他们从心底里领会,难免挂一漏千。
我们施以教化,就是要用来解决这个难题儿。”
李世民的这番长篇宏论,内容尽管驳杂,但其主旨还是明确的。
唐皇动怒斥佞臣 戴胄辞世留英名(10)
即是想借用儒、道、佛之经义,来潜移默化教化大众,使人们从被动达到自觉的境界。
群臣中绝大部分人能听明白,少部分人并不明白,在那里迷迷茫茫,愕然而听。
萧礒此时已结束居家思过的日子,开始正常上下朝,他出班奏道:“陛下弘扬佛法,实为天下僧尼之福。”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朕弘扬佛法,确实如此,然朕刚才说过,像儒、道二家,也不可偏废。
萧公,你为佛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