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页)
积累,万古长存。甚至还可以用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中的一砖一瓦。看过老电影“鬼魂西行”的人都记得,老宅子会显灵的。时间久了,历史长了,故事多了,就会有灵魂存在于古建筑的阁楼和墙砖里。即使把它全部装船远行,只要房子的主体在,灵魂将永远附着其中。你走进这座古老的房子就会有心灵的感触以及对它历史的想象。如果按照原样建造一座仿制的别墅,无论如何不会有这种感觉。这与古董的意义是一样的。把老宅子毁了,或者把古董砸碎了,那个多年附于建筑的“魂”也就飞走了。这就是为什么赝品和仿制的东西没有价值。美国文化机构曾经看上中华南方的一座老宅子。他们花费巨资把它连砖带瓦全部运到美国。而且钉钉卯卯,在他乡异土原封不变的建立起来。许多中国人不会理解,为什么不建造一个仿制的。如果是在中国,这实在是无法思议的。于是乎,推倒老旧,仿制新宅,就在中国泛滥起来。相比于欧美,比如威尼斯,那里由政府和国际文化组织拨款,一年四季从东到西,周而复始,永不休止,修复千年老宅。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保护附藏在这些古建筑中意大利文化的灵魂。这个概念,我们为何不懂?值得主意的是,老宅和古迹有一定的区别。宅子一般是民居,规模较小,古迹大多包括那些宫殿,圣地,庙宇,教堂,墓地,古堡,城墙。在诸多世界名城中,对于文化的保护绝对不仅仅是针对于古迹,比如罗马角斗场和卢浮宫。更大规模的保护在于民居老宅。它们在每一个城市中心一片片连接有序,比邻相望,构成都市的建筑群体。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城市民众居住的主体建筑。那里的居民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并受到这些建筑群在文化上的深刻影响。建筑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学术论文。比如当人们从四合院里搬进高层公寓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和行为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属于一种文化的变化。中华建筑界有人认为,中华古代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留传的原因在于建筑材料。因为中华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是人造砖和木材,而西洋建筑则为自然岩石。由于前者易风化,而后者坚实,所以西洋建筑远远比中国保留完好。这种说法,完全是为了自圆其说,毫无道理。古建筑的保护完全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不是材料。美国麻州老宅大多为砖木结构,但是由于注意长期维修与保护,两百多年,至今完好。燕京的城门楼,牌搂,和城墙,绝对不是由于风化老化而成为危险建筑,它们完全是人为拆除的。拆除之时,依然坚固完好,如果,完全可以挺立千载。那时候燕京老城,那座城楼,古朴悠然,青砖黄瓦,潇洒自如,墙头荒草,随风漂摆,夕阳西下,鸽哨声声,至今令人难忘。谁说她材料不佳将会倒塌?没有现代推土机,怎会一夜倾城?材料说法,一派胡言!中国学术界缺乏对古建筑在理论上的认识。文物保护的目的仅仅限于它们由于稀有而具备的市场价值和国家从属性。没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没有古建筑,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不是吗,你现在回到燕京,已经感觉不到深厚的中国文化了。这和法国人回到巴黎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些老房子就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只有在这些圣殿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
(果然是在水中求突破,在水中求创新啊!我自己都觉得这章比之前那章水的好了。)
………【第一九五章 商人】………
(最近看文,发现很多写手都一种心态上的问题。反派想弄死主角,主角揍人家一顿就被作者渲染成无敌牛…逼的存在。呃,还真是非常有喜剧效果呢。)
看了看时间,王七步一行人也就起身向之前已经订好的的小型会议室。对于那几家地产商,王七步是以七步房产的名义发布约见的。当然,既然是能够在燕京中心城区拥有一块面积不小的地产的企业,对于七步地产老板的身份就是应该知道的。说句不客气的,如果谁不知道,那他也就没有被王七步约见的资格。在这个官员本位的国度事实通常也正是这个样子的,滑稽中带上了浓重的现实主义。
而事实也证明了那些房产公司的老板都是知晓王七步的身份的,这从王七步的通知的时间是三点,但是在两点一刻的时候人就已经齐了。礼貌的寒暄,当然是不会有人把端坐在正中,众人走进时只是微笑颔首,屁股没有一点挪动意思的王七步当作是一个孩子来看的。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做足了规矩和礼貌后,甚至还摆出了谦逊的至极的低姿态。都是人精,当然也就没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