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西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禾,祭祀老大,后来的朝代沿袭了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上去祭天。因为祭天是君王的专利,老百姓是不能祭的,所以,祭天一般都十分隆重。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像样儿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有了〃潘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处古迹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圆石为圆点向外铺了9层石条,每层都是9的倍数,如第一层9块,第Th层18块最后一层81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音壁〃,也算是名胜。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奉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一个个天神法相肃穆,个头足有2米,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许多初来祈年殿的人,在参观了一个个天神之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实际上,他们看到的神,都是小神,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的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不足两尺的小木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像群中,这个小木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有人不相信说:胡说八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吗?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无可奈何的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迦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惟独中国的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这样一位能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象。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请的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从殷商时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会最主要的崇拜,几乎具有了一神崇拜的许多特点。
〃天帝其降馑?〃(《通纂》373)
〃天上之载,无声无臭。〃(《诗·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痘戎殷。〃(《尚书·康浩》)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并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心理的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