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风险而谨慎运作,因为高尚而得到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因为精巧的设计而获得商业上的赢利。因此一个具备品质和实力的保险公司不但可以长久运作,而且可以志存高远,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种种的奇思妙想,决定着他们想要在2004年保险业竞争初开时进入这个产业,张维功自思要做到第一,因为他已经习惯做到第一了。
第一章重生。
。。。。。。。。。。。。。。。。。。。。。。。
。
。。。。。。。。。。。。。。。。。。。。。。。
团队的成员虽然还不知道这家连资本金都还没有的公司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他们清楚,他们必须往某一个方向去,他们信任张维功,相信他走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他们在未来会走向光明。所以当张维功告诉他们调整股东的决定和可能面临的困难后,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在漫长的寻找股东、完全失去了财务支持、对公司未来也完全无法预知的困难时期,没有一个人放弃。
这就是现在名为“阳光保险”的商业组织最初开始成形的内因。
当然,他们处在一个正在明朗化的环境之中。2004年、2005年的中国,商业化已经渐渐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开始变得自由起来,尽管更多人是世俗和现实的,是精于计算的,但是对于梦想、商业构思、风险投资这样的字眼,人们还是开始宽容起来了。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说明,疯狂的创业者们常常可以创造奇迹。人们开始钦佩创业者的努力,感动他们的创造,进而支持某些看起来可行的计划。
最为传统的实业—央企成为阳光保险的商业梦想最终的支持者。
大厦成形作为国家队的央企,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是一股最为特别的力量。
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公司,央企位居中国经济的最上游,集中着这个国家最丰富的自然资源、财务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构成国家经济运作的脊梁。
如果说在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守夜人关系的话,那么国内的央企就是为中国转型时期从无到有的市场化主体提供基础建设的经济守夜人。在弱小的私人资本没有发展起来,大规模集资手段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一支被人们称为央企的队伍,提供着经济基础的服务。它们有时运用政府力量,为经济提供巨额的投资,包括阳光基业。
。。。。。。。。。。。。。。。。。。。。。。。
重生。(6)
建桥修路,挖矿采煤,发电运输等重大项目,在很多市场经济力量没有到达的领域,都活跃着央企的影子。因为有着政府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央企的高管们甚至还保留着政府官员的级别。
当初生的阳光保险团队把筹资的希望转向央企的时候,机会来了。
这些特大型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规避风险,他们也了解风险,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时候张维功适时地出现了,而他的经历,尤其是社会责任感,让他与这些央企巨头很容易找到思想的交集。事实上张维功应该把眼光转向央企,因为这是他更为熟悉的地方。曾经作为一个颇有作为且仕途光明的官员,政府和政府有关的经济圈里有他的影子。人们知道他,也信任他。从商业上说,这种信任成本,降低了交易中的摩擦。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从想法形成到获得他们的投资,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央企的决策层很难见到。首先是因为他们很忙,日程的安排很紧,所以大量的信息要被过滤,因此张维功团队必须经过一道道的“关口”
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央企老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张维功才必须准备得更充分。乘坐出租车到潜在投资者办公场所很远的地方就下车是对的,因为在谨慎而正确地选择投资之时,意外会非常之多。
曾经有一家香港公司准备以1 000万收购一家国内网站,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港方偶然从物业管理处得知那家网站已经两个月没交水电费了,收购的价格立即从1 000万下降到了100万。
其次,决策是漫长的。不同的央企其内部有不同的决策机制,因此有着不同的反应速度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创业者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他们有的信念只是,目标是对的,因此总会得到支持。而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之后,支持随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