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语言不通的缘故吧。同在这里的人也并非吴常说的那样不好,他们来了同乡,就曾邀方成一起去聚聚的。方成才以为老吴说的不确实。但有的事似乎也是那样的,总有些偏心的。前几天学校新楼装线,据说是有工钱的,都叫当地人去了。外地的老师却闲着无聊,他们却忙活了好几天才完成。
当然,方成是少与人来往的,本是不好闲谈之人,言语不通倒是省了不少事。他却认为这样也就少了许多麻烦。方成就觉得遇人有一份笑容,少与人作无谓的争执,也不必与别人深谈,不必去打听别人的事情,甚至是姓名,该知道的自然会知道。总之,他需要的是一份独立自在的空间,心安理得的过日子。
老乡中几个人把方成称为“山顶洞人。”那意思自然是因为方成常独自在房中,长时间不出门。那样的称呼,方成也不怪人,只笑笑作罢。但他又驳道:“‘山顶’却是不对,住处只在半山腰还不到,哪来山顶?再说‘山顶洞人’是古物,古物自然是宝贝,而我方成自觉没那种价值连城的光耀。”那些人被驳得无话作答,只有笑笑罢了。然而称呼却依旧。
开学快一个月了,但方成却感觉这学校真是奇怪。专用信纸没有,红墨水也没有,只是每人分发两支圆珠芯,一红一蓝。最糟的是连参考书也没有,各种必需的东西各自去办公室寻来,似乎没有专人管理。方成想去找腊纸刻点资料,也没有。问过校长,又问了主任,最后还是没有。让人想到好比战时物资紧缺似的无法无奈。
方成这才发觉自己的信心有些太足了:原先并不很相信别人说的消极,甚至高老师相劝他的话也总在耳际回响。现在想来,他们说的不假了。现实是这样,我又如之奈何,大家又如之奈何啊?也许我当时还真是冤枉了他们,以为他们怎么可以缺那么点精神呢?
方成心内在想,也许自己要改变教学态度了。虽然一开始就抱定了要注重主科的方向,但副科他也是认真的,并没有打算忽视。大家一再劝告方成不用备课的,不用那么认真的。现在看来大家不无道理,少备一门课,可以轻松很多。但是语文不同,一定要抓好学生的作文,应要求他们写日记的好。
晚饭后依然是没事可做的空虚。公路上已经是挺厚的尘土。饭后走上几步,鞋面上便会落满尘土,但还是去了好几回了。只是沿着公路走到对面的山嘴,望那边是山,望这边也是山。回望学校也是在山腰排开,校门前有笔直的石阶,据说是共有九十九阶呢!石阶下边是公路,公路下边是小溪。小溪绕山而走,冲着山嘴而来,快到山嘴时便拐了一个弯,再到下边还是弯着走,一路下去都是七弯八拐的,如同蛇形,小溪两岸郁郁葱葱的树影便告诉了你。溪边是小片狭长的菜地,还有几步宽的田畴。
高老师就有零星小片菜地在溪边。方成经常看到他在溪边开地。现在新开的地里早长出了一片嫩绿了。这一天,方成从公路上走回来,又见高老师在菜地里劳动了。因为隔着溪,方成冲他大喊:“高老师,快过来,过来了就有事做了!”也不管他是否听到,溪水依旧哗哗流着。
方成当真打算去给高老师拣菜的,顺便可以聊聊的。但这回去到高老师家门口时,早已有好些学生在拣着了。高老师就说:“他们要看电视,也就一边帮着拣菜。”是的,这情形方成见多了。学生是学生,方成却觉得不能像学生那样看电视的,于是,只好走开去了。
方成抬头望去远处,知道在那边的山嘴,也可以看到自己住处的瓦房。而在住处,一打开门就可以望见那边的山嘴,还有更远的地方,但还是山。
山嘴边就是石新老师的家,这时候正好跟他去山上装老鼠去。
老肖做了五个装老鼠的箱子,是石老师指点他做成的。至于什么时候做的,那就不大清楚。石老师是本地人,他们就喜欢到山上装老鼠,所以他们自然会做这种木制的小箱子了。箱子有一扇活动的门,这门上有一条铁丝,铁丝一端挂在诱饵勾上,诱饵自然是挂在箱子中的。这样可用来陷老鼠于箱中,大家就称之为装老鼠。其实这原理与街上卖的铁笼是一样的,但大家有闲,又有材料,而且大小可以自己定。再说,成本不高,最适于随意放在野外,就算意外丢失也不用太挂心。于是,大家很乐意做这样的箱子去装老鼠。
蔡师父的儿子也会做的。下午放学回来,他们几个小孩子就在住处前的小空地上锤打着。看那熟练的身手应该不是第一回了,所以只是短短的时候,便做成了。站在廊檐下的方成不禁赞道:“做得不错嘛!”谁知他们竟不领情,其中一个小鬼竟调皮地冲他咧嘴,阴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