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1/4 页)
印�
“太真对此有何看法?”
“回主公,这圣旨肯定是大将军对主公获封燕王的反击,辽东还真不能公开反对,毕竟圣旨名义上都是天子签发,辽东没有理由只接受燕王的封号,而对其他圣旨置若罔闻。”
“太真此言差矣!朝廷敕封燕王乃是对主公显赫功绩的肯定,而阻止辽东军进入淮南则显然是乱命,辽东完全可区别对待。”
温峤不理莫含质疑,继续解释道:“主公,臣建议辽东军暂时止步于淮河一线,不止是考虑到外界影响,其实还有更深的算计。”
“哦?是吗?太真且细细道来。”
“回主公,眼下江东局势很明显,王敦占据全面优势,太子司马绍虽然接收了天子不少势力,但与大将军相比,还多有不如。而我辽东虽支持太子,但毕竟中间隔着江河天险,一旦有急事发生,难免有点儿鞭长莫及。”
“若是能拿下淮南,将兵锋直指长江沿岸,固然不会有此顾虑,可臣却以为眼下尚不是取淮南的最佳良机。”
“如今坐镇淮南的苏峻、祖约、郭默三人一个比一个野心大,别看现在他们对王敦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臣敢保证,只要辽东压力一减,他们三个肯定该对王敦阴奉阳违,重新倒向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太子成功收服淮南三将,必将增大与王敦对抗的本钱。”
“可这对辽东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做出这样的选择,对辽东而言,臣也不知是福是祸。但是臣却知道,以当前形势而言,辽东不该直接拒绝朝廷旨意,尤其是在刚刚接受朝廷册封的王爵之后。而且早取或者晚取淮南,对辽东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反而臣以为,将淮南往后放一放,说不定将来会不战而得。”
卫朔微微颔首,渐渐被温峤说服,而且他还注意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布置在淮南前线的士卒都缺乏水网地带作战的经验。不如借眼前机会,暂时止步淮河,然后对淮南大军进行整训。
“正如太真所言,辽东的确没有必要急着去取淮南,留着淮南作为江东与辽东之间的缓冲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此次与羯胡大战辽东固然取得大胜,但也损失巨大,急需时间进行整训。另外辽东军还可趁机训练一批用以在南方水网地形上打仗的士卒,以便为日后出兵南方做准备。”
“太真就有你去负责跟郗鉴沟通,让他转告天子,就说辽东暂时无意南下淮南,天子完全可自行派人去拉拢淮南三将。”
“诺!臣领命。”(未完待续。)
第582章 波斯王子
永昌元年,大晋内部经过十几年割据纷争,随着大批豪杰、胡虏陨落,当今天下只剩下了辽东、江左、成汉三大势力。
除了大晋风云变幻外,在最近几年内,亦是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
首先在世界西方,东西罗马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并且伴随着316年签署的五年和平协议到期,在去年初,李锡尼与君士坦丁再次爆发战争。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辽东的‘功劳’,正是辽东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才让李锡尼在最短时间从上一次大战失利阴影中走出来。
与辽东贸易,让东罗马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李锡尼用大量钱财从辽东购买了大批军械。
因此当罗马内战爆发后,与历史上一败涂地不同,李锡尼一度在战争初期占据了上风。
但是东罗马的军事实力固然十分强大,可李锡尼缺乏灵活的政治手腕,反而让东罗马内部矛盾重重,完全不能将自身全部实力服务于前线。
因此在大战爆发大半年后,随着储存的物资逐渐被消耗大半,东罗马又渐渐落入下风。
与此同时,在中亚、南亚一带随着贵霜帝国衰落,在帝国废墟上诞生了三大势力,即萨珊波斯、笈多帝国、嚈哒国。
其中萨珊波斯先后占据呼罗珊、花刺子模等贵霜国西大片领土,成功取代了贵霜帝国成为中亚、西亚一带霸主国家。
而诞生于南亚的笈多帝国,原本只是一个城邦小国,但是在公元320年,当旃陀罗笈多一世即位之后,笈多帝国开始走向繁荣、鼎盛,相继入寇贵霜帝国东、南领土,逐渐发展成为独霸南亚次大陆的庞大帝国。
在笈多帝国、萨珊波斯两大强国打击下,贵霜帝国残部只能龟缩在北、中部苟延残喘。
可即便如此,命运多舛的贵霜帝国依旧不得安生。
因为在北方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