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造从胃发展到全身;第三步,由老夏带队,3个孩子组成体验小组,深入民间,将改造进行到灵魂深处。
自从决定出台之后,地瓜以惊人的上座率出现在夏家的餐桌上。孩子们刚开始还觉得新鲜,夏雪声称正好吃肉吃腻了,夏雨觉得地瓜治好了他的便秘,就连顿顿少不了肉的刘星也在猎奇心态的驱使下,尝试了几天的地瓜饭。刘梅知道这些孩子很快就会坚持不了,于是也让地瓜变身出现:地瓜饼、地瓜粥、炸地瓜丸子、拔丝地瓜……就这样,地瓜大餐在夏家撑过了一个礼拜。
可是,再好的东西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终于,地瓜在周一晚遭到了几个孩子的联手阻击。夏雨和刘星嚷着要吃红烧鸡翅。连一向矜持的夏雪都表示,她甚至想把“地瓜”这个词从字典里彻底清除掉。
可是这才仅仅是开始,夏东海联系下乡的事宜已经八九不离十,刘梅想趁着黄金周放假打发他们出发。
“丁零零……”电话响个不停,刘梅放下手里的东西,冲到电话旁。
夏东海带着几个孩子已经去了4天了,昨晚来电话说订了机票,今天就应该能到家。是不是已经到机场了?刘梅迫不及待抓起听筒,原来是姥姥。自从老夏跟几个孩子出发之后,老太太每天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于是,夏东海每天向刘梅汇报一次,刘梅还得再向姥姥汇报一次。
老夏来电话的时候说,孩子们都过得很开心。夏雨学当地小朋友去割了猪草,夏雪抽空给边寨的小学讲了一次语文课。刘星最捣蛋,跟着志伟去放羊,还差点儿走丢了。
门铃一阵狂响。门口,老夏和3个孩子每人戴了一顶草帽,身上穿着当地的汗衫,脸和胳膊都晒得油亮油亮的。
“‘山里人’回来啦。”夏东海带头,3个孩子列队鱼贯进入。
“孩子们,想我不想?”虽然只是离开一个礼拜,可刘梅觉得特别想他们。
“想!”3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您做的红烧鸡翅!”刘星又不失时机地补上了一句。
这么一说,刘梅想起了还在灶头的红烧鸡翅,连忙去端了出来。几个孩子手也不洗,吧唧吧唧争先恐后地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还在谈感想,什么过去自己太浪费、太奢侈、太腐败。反正看着他们啃得精光的鸡骨头,刘梅觉得这次活动还真是收到成效了。
(原著编剧:臧希、臧里)
每月从零花钱里拿出10元资助一个贫困小朋友,你可以尝试一下。〖1〗其实,你和贫困同学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之上的。在你从物质上帮助他的同时,你也能从他那里学到很多,比如刻苦的学习精神、勤俭的美德,等等。
拿贫困同学的经历比照自己的生活、学习,是否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呢?
添个大件儿
写在前面
报纸上说,吉林白城有一对夫妻,每个月生活费不足200元,平时连电灯都舍不得用,但他们却把儿子送进了贵族学校。并且,为了儿子在同学们面前不至于“掉价”,尽量满足他的虚荣心,可以花290元钱买一件耐克衫,而夫妻二人却省吃俭用,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能体谅父母的一片心吗?就像刘星他们那样。
故事开始啦
“号外,号外,”夏东海进门后就报童一样兴奋,“我来宣布一条爆炸性新闻。”
“新闻就行了,还爆炸性的?”刘梅见他孩子头儿的样儿,忍不住打趣他。
原来,夏东海写了半年多的一个儿童剧剧本,终于被制片方看中,要投资拍摄成20集的电视剧,连名字都定了——《西瓜,神气十足的英雄》,估计能卖出一万块钱。
一万块。一万块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可就是富翁。就是到了90年代,你要是揣着一万块钱,人家也要尊称你为“万元户”。可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这一万块当然也就没那么有魅力了。你说它多,也就是白领们一个月的工资;你说它少,老夏也要弯腰“吭哧吭哧”辛苦好一阵儿呢。拿它干点儿什么好呢?
添个大件儿吧,刘梅建议。可添置什么好呢?房子——买了,按揭付着呢;车,有了,一人一辆——自行车;空调、彩电、电冰箱一个都不少。“现在,就差厨房还缺酱油没买了。”刘梅不过开个玩笑,这些钱当然是要留着给孩子们用的。老大眼看就要考大学了,现在哪个大学学费能少得了;刘星也快上高中了,成绩赶不上姐姐的一半,光请家庭老师也要不少钱;夏雨虽然小,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