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性的永动机”。可怜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男人,在这种“性息”的狂轰滥炸之下,不是憋气就是自惭形秽。我们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一点一滴地溜走了;而前述的那些“兴趣贫乏”与“欲念衰减”却悄悄地钻入了我们的心底。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序:在旋飞的社会中学会选择(3)
尤其是,流行信息中的“超自然标准”使得我们产生了一种“表演的焦虑”。结果,我们开始非常在乎自己在性生活中的表现好不好。在男性总体中,“担心自己的表现”超过两个月的人虽然只有%,但是偶尔这样的人却多达%,将近一半!即使是在18-29岁的年轻男人中间,也是大体相同。
刨根问底,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好或者不好呢?我们究竟在使用什么样的判断标准?它真的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实践总结吗?它为什么对我是合适的?它就没有副作用吗?
可惜,考虑这些问题的男人并不多,甚至还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被异化了,我们的性生活不再是一种相互服务与共同享受,而是开始变成一种“做秀”。我们的灵魂跑到身心之外,在冷眼旁观着那个“我”做出种种“标准动作”。我成了“我”的“评委”,然后我又因为“我”这个“评委”的胡说八道而心痛如绞、甚至痛不欲生。
这是何苦呢?就像“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丫子知道”一样,每一个自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干嘛非要拿那些既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流行信息”来生搬硬套自己的世界呢?
这是生活在当下的最起码的“生存技能”。中国社会之剧变,只会越来越快;中国性文化的多元化也只会越来越繁杂。许许多多我们迷信的东西都行将逝去,我们所不习惯甚至不接受的现象则会日益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强化自我,那么无数或真或假的“性知识”、“性准则”、“性指南”、“性技巧”、“性窍门”就会把我们搞得昏头转向、徒生烦恼。
我们的“性”只属于我们自己,既不属于别人,也不属于“流行信息”。
我们的生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的“性”也必定是这样的。
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与“性福”;不是为了“标准化”,更不是为了“做秀”。
我们拥有一切权利来对“流行信息”评头品足,而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力来干涉我们的“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在旋飞的社会中学会选择(4)
我们无法封住那些妖言惑众的“流行信息”,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把它拒之门外。
舍此,我们还能在这个旋飞的社会里生活下去吗?
这本书,就是描绘大千世界中林林总总的“性”方面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为了把您说得更晕,而是为了让您书面地实习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做出自己的虚拟选择。因此我推荐它。
当然了,有的读者也许会问:那你倒是给我们一个答案啊,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您看,您确实需要实习了:如果我又给您一个“标准答案”,那我成了什么人啦?再说,就算我想给,有吗?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新书故事
《中国式ED》这本书经过近两年的创作和筹备,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的确令人高兴,因为这本书实在凝聚了我们太多的希望。
之所以策划创作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男性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起来,而社会对这个问题,却一直轻视。相信大家也都看到过一些有关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可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人,包括男人自己,对这一问题却不太以为然,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呼吁起来。所幸的是,我们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和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于是,两年来的缁珠积累,使这本《中国式ED》最终得以问世。
从构想到策划,从采访到成稿,这中间的过程,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也许正因为拜耳医药保健百年来始终在关注和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并努力承担关注男性健康的社会责任,所以当此书完成的时候,我们才如此的欣喜,更如此迫切地期待读者的反馈。在这个男性健康急需被关注的时代,我们不敢奢望自己是鲁迅先生笔下那位在铁屋外奔走呼号的勇士,只希望《中国式ED》能成为引领所有目光的第一声呐喊!
跋: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