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就像一家健康发展的企业一样,中国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运营方式。它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不断尝试新的商业与管理模式。而且,它还“摆脱了桎梏我们精神的枷锁”,把自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企业改造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而且,中国丝毫没有停止这种改革的迹象。
对于中国的感受和观点也许是最多样化,也最矛盾的。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日益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人的观点都还是建立在偏见与无知之上。在某些问题上进行实事求是的争论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没有资格对一个领导数亿人走出贫穷、得到绝大多数民众拥护、而且有着清晰前进方向的政府指手画脚。中国并不是惟一一个对自己过去的错误保持沉默的国家,欧洲经过了几十年才消化了“二战”的梦魇并且开始公开讨论它。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中国会探讨自己过去的错误。
在本章开头,我们曾说过30年前中国是一个饥饿的国家。经过30年的“解放思想”,中国仍然是一个如饥似渴的国家,不过现在它所渴望的是保持经济增长、继续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谁来承担这一重任?
中国国土面积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平原,剩下三分之二都是山区和沙漠。它的水资源缺乏,而且分布不均。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大约2000种地方方言。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但是现在仍有43%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只占到中国GDP的11%。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仅仅15年后60岁以上老人就将达到3亿。
这样一个国家是如何凝聚在一起的呢?谁能管理13亿人口并且实现小康的目标呢?
中国政府领导人的产生与西方大不相同,他们的合法性来自于政绩。中国的领导层有着按实际情况办事的强烈取向,相信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性,能够与时俱进,重视通过交流处理信息,形成领导层的共识,并通过人民来实施。
中国改革之父*首先证明的就是,只有思想解放的人民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谁说了算?
“解放”这个词(英文为emancipate)来源于拉丁语emancipare,意为儿子或者奴隶脱离mancipium或者他人的控制,获得自由:言论自由、决策自由以及选择自由。
当然,往往一个人的自由选择可能与另外一个人的自由选择正好对立。你认为的明智选择在其他人眼中可能一无是处,反之亦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决定好坏呢?在中国人看来,你们的事情你们来决定,我们的事情应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但是,这不是大多数西方人看待中国的方式。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是全世界通用的,因此希望其他国家也能遵循这一标准。西方人为什么总是想要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呢?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不同文化对于“真理”有两种观点。“普适论”(universalistic)文化相信有些“真理”或者价值观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信仰的就是这种文化。另外一种叫做“特定论”的(particularistic)文化则认为适合我的就是对我而言是对的,适合你的就是对你而言是对的。也就是说,每个特定社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大部分信仰个体主义的国家往往都是“普适论”的拥趸,大部分信仰集体主义的国家则往往倾向于“特定论”。因此,作为世界上个人自由旗帜的美国和人道主义旗帜的欧洲,都感觉自己有责任训诫那些不符合自己所认为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普适价值的国家和社会。但是,在推崇集体主义的社会里,人们首先忠于集体,然后再考虑个人。如果你来自这种社会,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方式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应该干涉,危机时刻尤其如此。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做法类似于企业应对危机。当处于破产边缘的时候,企业是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选举来决定对策的,管理层必须迅速做出决策,而且还要考虑到长远利益。企业存亡应该是首要问题,个人的利益应该暂时放到一边。那些反对公司文化和目标的人们要么离开,要么适应。只有在企业恢复元气之后,合作伙伴才会享受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是,一旦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所有的自由都会受到限制。就像我们在“9·11”事件后所看到的那样,连美国人的自由都大打折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