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诗人在游历江南时,偏要在晴天游逛市场,在雨天造访寺庙。文学评论家早就说,所谓千里风光、百座寺庙都属于“尺幅画卷”(在很小的画幅里展现很大的景致)的写法,不是拘泥任何一个角落的。既然景物“不得专指一处”,那么晴天、雨天的区别也不应专指一时。这里的市场是“尺幅画卷”,这里的寺庙大体也是同样,既有实景,也有象征。
所谓实景,是崇楼杰阁在缥缈烟雨中大概比在晴空丽日下显得更好看。所谓象征,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庙宇大多都已破败。六朝时期,经统治者大力提倡,江南一带宗教活动泛滥,上马了很多基本建设项目(庙宇工程)。从刘禹锡“生公说法鬼神听”(金陵五题·生公讲堂)的诗句里,我们也可了解到,有的“大师讲座”甚至都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社会效应。
多么热闹的意识形态时尚。然而,一时香火旺盛的寺庙和天花乱坠的道场都已随没落王朝一道陷入了黯淡的灰色;只有民间生活的色彩永远鲜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喏喏
作诗和说道理毕竟有不同的标准。在众多金陵怀古的诗词中,有些文学评论家喜欢的作品,比如宋人王安石和周邦彦写的词,其实全是唐诗的翻新。而有些文学评论家通常不选的作品,反倒在道理上更有层次。
唐人李山甫有题为《上元怀古》的两首诗。第一首里着重讲做君主的道德:道德不行,即使军力强大的秦朝都被推翻了——这里承继了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的见解:
南朝天子爱*,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诗的第三、四句,宋人极为常用,在《全宋诗》里被抄用了好几次。
第二首涉及做人臣的失败:君主无德,自己却只会跟着无德之君傻乐,也无暇操心国家在进攻和防卫上的问题,结果一打仗就被敌人吃掉:
争帝图王德尽衰,骤兴驰霸亦何为?
君臣都是一场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