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哪个敢同情他,敢接近他?那时已有六个孩子。大女儿刚考进中南美术学院附中(后改为广州美院附中),二女儿刚进初中,老六还只三岁。
饶珍的工资每月50元,平均每人只有7元,怎么活下去?幸而谌良和妹夫王蔚深很仗义,当时就承诺把老大的费用包下来。不过半年,又把老二接过去。结果老大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老二在湖南农学院毕业,都是他俩负担。这样做,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文革”初期,王蔚深担任长沙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是“走资派”,罪名之一就是抚养谌震的两个女儿。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大人有罪,儿女没有罪。我有责任使他们受教育,我是为国家分担困难,培育人才。”
1958年3月25日谌震被捕,半年后判刑13年。当时妻子一大早带着五个孩子搭汽车到故乡长沙县福临铺老家,姐姐是贫下中农,姐夫是党员干部。下放不久便遇着公社化,一时间仿佛就要过渡到共产主义。许多旧房子拆了,用陈壁土肥田;许多铁器都砸了,大炼钢铁;许多锅盆碗筷也都充公了,要办公共食堂。带下乡准备养殖的安哥拉兔和来享鸡当然也归了公社。饶珍分配到幼儿园工作。在大办水利的时候,也曾和姐姐一起,带着十二岁的二女儿参加修河。到1959年苦日子来了,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困难,副食品也缺乏,大人孩子都经常不饱,饿肚子。那是一场浩劫,全国非正常死亡达数千万人。
1958年新湖南报社处理右派时,谌震受的处分最重,判刑13年,送第一监狱印刷车间改造。1971年满刑,留厂就业。1976年作为“国民党县团级人员”,分配到望城县一家工厂。这些年都是二级工待遇,月工资32元。妻子的工资一直是50元,在农村供销社要算高工资了。1966年大女儿大学毕业,每月寄15元回家。勉强维持生计。罗斯福当年提出“四大自由”,其中之一是“免于恐惧的自由”,而在那些年代,最困苦的就是无从免于恐惧。谌家三个下放农村的儿女,得到点安置费和建房补贴,自己再凑合一点,在农村建了几间瓦房。生活勉强过得去,但无日无夜不处在忧患中。
(三)李长恭
他是山东莱阳人,有兄弟在江西赣南工作,1948年他也到了赣南,南昌解放后,他考入南昌新闻干部学校;1950年调入《赣南日报》社,后又调到江西《钨矿工人报》社,1954年调来《新湖南报》社,分配在工业组。当时不过24岁,尚未结婚。与人交往不亢不卑,重然诺,急公好义,很有一点山东大汉的江湖义气。李长恭被送到“劳动教养”的新开铺“新生”电机厂干体力活。因该厂要办一张油印小报《新生快报》,便把他留下,后任技术组副组长;却被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分子判了刑。
1960年正是过苦日子的时候,有一天技术组加班到深夜,肚子都很饿,想把次日早餐换成当晚夜餐提前吃。厨房说要请示事务长,李长恭等人就去敲事务长的门,结果被睡意正浓的事务长大骂一顿。夜餐没有吃到也就罢了,哪知这事务长向厂里汇报,称他们聚众闹事。厂里不分青红皂白,第二天立即组织全体劳教人员讨论这件事的性质,众口一词说是“反改造行为”。过了两天,厂里突然宣布:这是一起利用粮食困难的“反革命暴乱”,罪上加罪。为首的技术组组长彭一农被判处15年徒刑,副组长李长恭被判处12年徒刑。押解到望城县坪塘“新生”水泥厂劳改服刑。
1967年秋天,李长恭在坪塘新生水泥厂跳崖自杀。
(四)邓钧洪、李茵夫妇
1958年4月,领导宣布对邓钧洪的处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下到师范学院图书馆监督劳动,每月15元生活费。还说:“我们本来是可以把你拉过来的,不一定划右派。但是由于你的态度恶劣,死不承认你的罪恶,所以划了你的右派,还加重处分,就是监督劳动。”人事科长又通知邓的妻子李茵去宣布处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下放农村监督劳动,每月15元生活费。5月初,李茵被下放到衡山县大浦农村劳改。1959年秋天李茵第一批摘帽,但不给安排就业。1961年9月恢复工作,每月34元5角。报社分给一间房子,在经武路281号。这是报社大院外面的一个小院,夹在贫民区当中,报社一些“有问题的人”都住在这里。一间房子里开了三个床,李茵带着五个孩子住着。每月扣了房租、水电以后剩余27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报刊编辑部的右派分子(3)
邓钧洪直到1961年摘了帽子,安排在师范学院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