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尉缭献策
战国时期,为了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王政(秦始皇)广收人才。一天,他听说魏国有一个名叫缭的人很有才干,即聘为大臣,掌管全国的军事大权,人称国尉,又叫尉缭。尉缭与丞相吕不韦的门客李斯很熟,深知李斯能帮助秦王出谋划策,打乱六国部置,最终统一中国。于是,向嬴政举荐李斯,共同研究统一六国的策略。
一天,秦王政向他请教统一六国大计,尉缭说:“当今各国势力和强秦相比,犹如晋国,分散则容易灭亡,联合则难以攻击。例如,三晋联合,智伯瑶灭亡,这个教训大王不能不考虑。”秦王问:“怎样才可使列国散而不合?请先生赐教!”尉缭说:“国家大事,皆取决于权臣,这些人有几个能为国家尽忠效力,不过都想多得点财物贪图个安逸罢了。大王为取天下,就不要吝惜府库财物,要不惜重金贿赂各国有势力之重臣、权臣,以乱其谋。我掐指算了算,只需花费30万两黄金,各诸侯国即可灭亡。若天下尽归秦,何患府库无藏物。”秦王政听了非常高兴,拜尉缭为上宾、太尉,其弟子皆封为大夫。
从此,秦国拿出大量库存金钱,派遣宾客、使者,奔走各国,视其宠臣用事,以厚礼贿赂之,探测其国情,离间其君臣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他们依尉缭所列消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行事。一天,尉缭对秦王说:“大王可派遣王敖先去魏国,劝其向赵国求救兵。再用重金收买赵国宠臣郭开,劝赵王出兵”。尉缭认为,韩是小国,可先消灭,关键是赵、魏两国。先伐魏,只要赵国出兵,就可以此为罪名,移兵击赵。亡赵后再亡魏。秦王政点头称是:“这个主意好!”灭六国大政方针一定,秦王即向魏国发兵。同时,遣使王敖持黄金5万两,往魏国行事任其使用。王敖到了魏国,拜见魏王说:“秦伐魏,魏危在旦夕,大王不如割地给赵,求其援救。”魏王不相信赵国会出兵。王敖谎称:“赵国大权由郭开掌握,我与他素相友善,只要我去见他,讲明道理,我想不会有问题。”魏王信以为真,答应把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与河南省安阳市的交界处)城割让给赵国,还托王敖持国书到赵国求救兵。王敖用3千两黄金收买了赵国重臣郭开,令其卖国求荣,对赵王进谗言:“魏亡、赵危,今魏愿割邺城之地向我求救,大王应同意。”赵王听信谗言,不加思索地派出5万兵马去接收魏国邺城。秦王闻讯立刻移兵伐赵,两军在邺交战,赵军大败。秦兵乘胜追击,攻破邺城及其他九城池,这时赵王才慌了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启用大将廉颇抗秦,唯郭开反对,极力阻止赵王启用廉颇。王敖问:“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为何不劝赵王起用廉颇为将?”他漫不经心地答道:“赵国亡不亡,与我何干?廉颇是我仇人,我怎能容他?!”王敖知他是没有一点爱国心的人,遂串通说:“赵国灭亡后你可到秦国与我共事”。随后,又赠7千两黄金,希望他以后有事,还要多多关照。郭开手捧光灿灿的黄金,大笑道:“我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何以为人?”
。 想看书来
一、计篇(7)
从此,这个奸臣施展浑身解数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又离间赵王和大将李牧的关系,使赵军迅速瓦解。当秦兵直逼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之时,他甚至劝说赵王投降,公子嘉痛骂道:“你这混蛋!先王社稷怎可放弃!”他拔剑在手说:“覆国谗臣,再敢胡言,我让你身首两地!”说着就要杀之,被赵王劝住。一天;郭开趁士兵防守之隙,派心腹偷偷出城将密信一封送入秦营,信中说:“赵王已十分畏惧,若秦王大驾亲临,我将力劝赵王献城!”秦王大喜,立即亲自出征包围邯郸,绣着“秦王”二字的大旗吓破了赵王的胆,郭开又趁机进谗言,让赵王以巡城为名,打开城门把投降书交给秦王,并下令在城楼上竖起降旗。
就这样,秦王不费任何将士、兵卒,很快灭亡了赵国。当秦国拜郭开为上卿时,赵王才醒悟,原来他是个内奸!但为时太晚了,赵王气得一病不起,死于房陵。当然,任何叛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没多久就被李牧的门客劫杀了。
屈原救国
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派遣张仪到楚国以割地为诱饵,骗取楚怀王的信任,借以达到拆散齐楚联盟的目的。张仪来到楚国,在楚怀王面前巧言令色,油腔滑调地乱说一通,怀王目光短浅,不知他包藏着什么祸心。大夫屈原冷眼旁观,很快就识破了张仪的险恶用心,退朝之后,屈原劝楚怀王不要上张仪的当,说:“秦国以小利诱骗我们,妄图破坏我们与六国合纵,大王切不可让秦国的阴谋得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